东港区“公建民营”盘活沉寂的养老敬老资源 镇街敬老院社会化托管之后

大众日报 2018-10-09 05:48 大字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丁兆霞报道东港区日照街道敬老院老人在下棋娱乐。□本报记者杜辉升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刘惠

如何激发政府供养资源活力,提高公办养老机构利用效能,探索实现养老服务业的新旧动能转换?自2016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全面推行镇(街道)敬老院集中托管,通过公办民营,有效优化了养老服务供给。

民营企业托管了敬老院

“2016年前,我们院里只有七个院民三个工作人员,空余大量床位;现在我们这有11位工作人员、58位老人,其中八位是社会寄养,床位基本饱和了。”9月20日,日照街道敬老院院长周绪霞告诉记者。

作为东港区首家试水“公建民营”的敬老院,日照街道敬老院托管给山东幸福盛地养老有限公司管理已经两年有余。

这次托管,无疑是对镇街道敬老院资源配置的大“洗牌”。目前欣欣向荣的日照街道敬老院,正是由东港区四个街道敬老院和一个乡镇敬老院合为一体、整合而成的。

“当时,全区共有五保老人1445人,敬老院9处,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242人,各敬老院入住人数少、敬老院管理成本高。”谈起实行敬老院集中托管的初衷,东港区民政局双拥办副主任滕海峰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敬老院均由上世纪80年代的学校等场所改建而来,基础条件较差,安全隐患较多,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改变迫在眉睫。在日照街道敬老院先行试点“公建民营”一年取得经验后,东港区将全区9处敬老院就近整合为整体条件较好的5处,按照“保障五保老人基本生活不降低,国有资产不流失,敬老院公益性质和设施功能不改变”的原则,将全区镇街道敬老院全面托管给了山东幸福盛地养老有限公司管理。

“吃穿住医”样样有提升

以往,由于服务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监管机制,各镇街道敬老院普遍服务理念不到位、服务手段不专业、服务流程不系统。托管后,一切都开始有了标准,院民的生活为之一变。

更好的服务设施配置,首先伴随改革脚步而来。在日照街道敬老院,新添加的消防通道烟感器、简易喷淋、灭火器、消防应急器材、监控等基础设施赫然入目,洗手间里全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据悉,托管后,仅消防安全设施一项,山东幸福盛地养老有限公司就已投入600多万元对5处敬老院进行了改造。

滕海峰告诉记者,东港区敬老院公办民营协议里,除了一日三餐更科学外,对院民个人衣物配发、床上用品配发都有详细规定,如每位老人配置两套床上四件套交替使用,统一订制被褥、服装、鞋袜、马甲、帽子、蚊帐、凉席;工作人员每天清理房间,每周定期集中洗衣服及床上用品等。

托管更给一些患病院民带来了福音。除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疾病患者有专业营养师指导配餐外,山东幸福盛地养老有限公司还依托集团建设的一级综合医院——日照幸福护理院,为院民提供防治、康复、保健相结合的专业医疗服务,定期为各托管敬老院院民上门查体、送药。

政府托底来助力

托管给民营企业后,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成了“甩手掌柜”,而是由做具体养老服务的“运动员”,转变为了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教练员”、监督养老服务质量的“裁判员”。

据悉,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托养费用实行政府补贴制。每名老人每年9600元的供养经费,扣除每年度上级拨付的五保供养经费,剩余所需资金由区、镇(街道)财政全部负担,区财政定期拨付给养老托管机构。

为确保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及时住院就医,东港区民政局还与日照市中心医院(原东港区医院)于去年3月联合制订相关实施意见,规定集中供养五保老人住院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后的剩余部分,由日照市中心医院承担,解决了老人近亲属及所在村居为支付医疗费用自费部分而推脱的问题。同时,资助集中五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与广电部门联合开展有线电视扶贫活动,对敬老院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免缴收视费。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优势在于引入新鲜血液,借助民间机构的专业团队和管理技术,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而要想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就要兼顾好公益性和市场化。为此,东港区敬老院公办民营协议明确,运营管理由企业自主经营,在承担辖区内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职责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利用剩余资源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招收自费入住老人,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新闻推荐

岚山狠抓城市管理不放松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丁丽)为给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一个洁净优美的城市环境,近日,岚山区住建局对标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结合创建国家生...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