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年年有鱼的梦想 ——今年日照市已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7 亿单位
本报记者 陈蕾
7月24日上午9时,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在日照万宝码头附近海域,工人们把一筐筐牙鲆鱼苗从保温车内井然有序地取出,在码头附近整齐排列。
记者注意到,每个保温箱里装着两袋充满气的鼓鼓的袋子,里面有一些海水和鱼苗,大约占了袋子里四分之一的体积。
“每一个袋子里都加氧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每一尾鱼苗在运输过程中都能成活。”山海天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放流的主要是牙鲆鱼苗,总计25万尾。
随后,经过监督员扑克牌抽取样品箱、称重、计数、测算苗种数量,负责放流的工人将袋装牙鲆幼苗装上渔船,并乘船出海,将这些鱼苗放入大海。
“牙鲆鱼是市民餐桌上主要鱼类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次放流的牙鲆鱼苗,到今年底,就能长到1斤左右,经过一年半的生长,每条野生牙鲆鱼可以长到两斤。正常情况下放流的野生牙鲆鱼的回捕率约25%至30%。届时,这些鲜美的大牙鲆鱼就会被端到市民的餐桌上。
“增殖放流是一项科学决策,放什么品种,放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放,还有何时放,都是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管剑锋介绍说。
他表示,一次成功的增殖放流,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定了增殖放流方案后,增殖放流项目实施单位就要提前几个月通过招标方式购买鱼苗,其间还要做好跟踪和监督检查工作,以免鱼苗届时不符合要求。
放流前夕,大家的工作更是紧张:取样、测量鱼苗的长度和计算数量,检测鱼苗的活力……鱼苗一般是在上午投放,为了将鱼苗顺利装车、运送到放流现场,工作人员都是凌晨就起床,做准备工作。
但听闻渔民反映,近几年日照市捕捞的金乌贼、日本对虾等海产品产量明显有所增加。每完成一次增殖放流任务,作为参与增殖放流工作具体执行的人员来说,就会显得十分高兴。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渔民能认识到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管剑锋呼吁说,虽然日照市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部分渔民依然缺乏生态保护观念,“绝户网”“迷魂阵”等捕捞手段轮番上阵,对一些渔业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丰富海洋与渔业资源,改善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离不开渔民兄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一位义务监督员说出了从事增殖放流工作者的心声。
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日照市投入1.07亿元,放流各类苗种23.1亿苗种单位。2018年,日照市深化“海上粮仓”建设,继续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程,已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7亿单位,主要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大泷六线鱼、三疣梭子蟹等品种。
“我们每年挑合适时机(休渔期)实施增殖放流,目的就是要使海里的水生生物种群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永远都‘年年有鱼\’,维护好日照水域的生态体系。”管剑锋对未来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娟8月3日至8月9日,从日照市监测的五大类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看,受蔬菜、鸡蛋价格上涨的影响,总体市...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