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开方”助力日照科技创新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科技创新相关工作
本报记者 蒋月阳
“日照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早日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日照市如何围绕现有产业‘有中生新\’和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再造日照市的新优势,加快全市新旧动能转换?”
“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作用?”
……7月3日下午,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有序进行,一边是常委会委员们连连发问、一边是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8个被询问单位负责人认真作答。在应询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出不少日照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进展、新措施,引人关注。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和推动着社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有关方面的扎实努力下,日照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但与青烟威及省内外一些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些科技创新发展中的“短板”,委员们不绕弯子,直击要害。为了配合提问,会上还播放了反应日照市科技创新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宣传片。
“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国是2.10%,山东省是2.34%,青烟威潍四市都在2.4%以上;合肥、无锡、南通都超过了2.7%,而日照市2016年仅为1.37%,虽然今年预计将达到1.65%左右,但跟周边比差距还是非常大……”首个发问的李志明代表直击日照市目前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短板”,虽然问题“刁钻”,却是实现科技创新长远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此,市科技局局长陈丰坦言,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从政策扶持、教育培训、督导通报三个方面,充分利用日照市科技大数据平台,指导企业科学规范开展研发活动,做实做细研发投入统计工作。关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问题,日照市科技部门将从大平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创新平台三个方面不断创新,推进院士工作站和“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建设,并以此作为促进科技创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积极为企业搭建与院士专家沟通的桥梁,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助推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
“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自主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3人,而日照市仅3人,占比为1.28%;‘万人计划\’专家198人,日照市为2人,占比为1.01%;全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695人,日照市仅17人,占比为1%……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作用?”随着一个又一个尖锐问题的提出,整个问询会被推向了高潮,田涛代表对城市“人才”观念的发问,引得在场人员无不深思。
“我们将按照‘人才兴市\’战略的部署要求,结合全市重点产业布局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环境,引进更多的人才和团队,并推动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市人社局局长崔久成表示,日照市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通过加快政策提档升级、创新引才方式方法、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几个渠道,真正做到让人才“人尽其才”,年内力争设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日照基地,新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家,省技师工作站1 家以上、市技师工作站5家以上,探索设立市级专家服务基地。
“问得精彩,答得给力!”列席会议的代表们纷纷感慨,“询问的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部门负责人的回答认真、实事求是。专题询问这种监督形式很好,问出了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也答出了以后的安排打算,相信对科技创新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日照正处于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导向,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全力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奋力赶超。
新闻推荐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高源于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现自己的人生...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