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长出”新动能 ——东港国土资源分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史树梅 蒋月阳 通讯员 吴雪艳
盛夏的东港,繁花似锦,一派葱茏。
6月25日,第28个全国“土地日”在这盛夏的季节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土地是民生之本,更是发展之基。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要素,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土资源也是紧缺资源,要有效管控才能将有限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如何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是各级国土部门必答的深刻命题,同时,也是考验国土部门协调、优化能力的量尺。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面对这一深刻必答题,东港国土资源分局通过内涵挖潜、盘活存量、用活政策等举措,释放土地资源,集聚发展能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
向空间要效益——
践行节约集约之路 保障高质量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用地紧张不言而喻。作为主城区和驻地区,东港的感受尤为深刻。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东港区仍成功创建省级“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还将继续申报该领域的国家级荣誉。其申请的底气在哪里?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精打细算念好“土地经”,是该局始终坚持的法宝。
于是,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提升,成为该区向空间要发展、向空间要效益的主攻方向。2016年以来,东港区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五年收官”任务目标提出,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剩余68个村的房屋拆迁,五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并将城中村改造与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发展有机结合。
目前,全区33个安置区中已开工建设26个、建筑面积532.7万平方米,其中连云港路、南王家村、城南、七里等10个安置区主体已竣工,建筑面积212.6万平方米;区政府广场片区、滕家村、后楼等正在规划的安置区7个、建筑面积185.3万平方米,今年将全部开工建设。
据测算,改造完成后除安置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外,还可增加开发利用土地1.5万亩左右,为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发展战略,提供更多载体、拓展更大空间。
腾空土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也是该局保障大项目落地、补齐民生短板的主动作为。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东港国土资源分局已为341省道与204国道连接线一期、钢铁配套产业园、康养小镇,军用机场道路、日夏线、鲁南高铁、204国道、瓦日铁路等200多个项目做好用地服务,保障顺利落地。与此同时,还为日照空港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太古机场、旧城改造项目等11个项目完成了土地供应保障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东港国土资源分局严格执行土地供应政策和产业政策,凡不符合有关用地目录要求、用地标准、产业和供地政策的,不办理用地手续。支持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医药等项目发展,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对符合供地政策和产业政策,但没有用地标准或超过用地标准的建设项目,进行节地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合理确定用地规模,降低单位GDP耗地率。推行多元化土地供给机制,探索先租后让、弹性出让年期等工业用地供给模式。
向政策要红利——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 提升土地供给质量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补齐“乡村”这块短板,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用好土地又是基础一环。在推进乡村战略“落地”的过程中,东港国土资源分局自有一番“经验”之谈———
该局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要求,支持具备条件的一批贫困村庄通过开展增减挂钩推动扶贫开发和搬迁工作,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有效拓展全区经济发展空间。
西湖镇董家岭村享受“升级版”的增减挂钩政策红利,成为全市首个整体易地搬迁的省定贫困村。目前该村挂钩项目已通过市局验收,项目实施后,扣除未拆除部分房屋及沟渠等地类,实际复垦面积59.12亩,新增耕地面积56.18亩。
如今,东港区将环日照水库各村进行整镇制搬迁纳入了全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分别在各镇驻地预留了安置区。环日照水库搬迁项目主要涉及西湖、南湖、陈疃3个镇,共39个村,居民7549户,涉及到拆旧面积5107.77亩,安置面积1895.27亩,共可节余建设用地指标3212.5亩。目前,陈疃镇安置区一期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建成。
据统计,2014年至今,东港区节余建设用地指标近759亩,每年平均在151.7亩以上,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得到了用地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城乡挂钩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的转变,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也推动耕地集约化和高效利用。
为进一步“增”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今年4月3日,东港区重新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财政扶持暂行办法”,对节余指标交易所得全部用于支持镇村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
与之同步,东港国土资源分局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利用废弃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发展旅游项目,如“凤凰措”“春风十里”等,通过租赁农村闲置老宅基地使用权的方式,对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共改建民宿80余套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了农村闲置宅基地,激活土地的活力和利用率。
加快土地整治,集中力量办好事,提升土地“含金量”。“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1.21万亩,土地平整约35万亩,修建田间道路约109公里,各类塘坝、大口井等水利设施3900余个,耕地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将实施区级土地整治项目10个,建设总规模5.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新增耕地约1万亩。探索开展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将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总规模1722.3亩,预计可新增提升改造类水田面积1579.9亩。
向法治要成效——
提升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加强国土资源法治宣传
翻开东港国土资源分局近年的荣誉榜———
“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建设单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六五普法先进单位”……
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背后,恰恰是该局“法治国土”工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形象体现。
近年来,东港国土资源分局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以普法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
普法宣传工作中,东港国土资源分局将法治宣传、法治责任、法治义务相结合,除开展常规普法宣传外,还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征地拆迁等工作打出了一套“工作未动、普法先行”的“组合拳”———
坚持分类精准普法。征地拆迁之前,主动上门逐户了解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针对大项目、城中村改造、农村增减挂钩的特点分别选择不同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强化征地拆迁群众大局意识。
坚持以案释法普法。转变行政观念,由“闭门行政”“关门执法”向“释法说理”“辨疑解惑”转变,让拆迁群众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法律裁决。
坚持部门联动普法。征地拆迁之前,与区拆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等部门及时对接,将土地征收政策、治安管理、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送进每个拆迁村、每位拆迁户家中,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众所周知,法治国土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面对这一情况,东港国土资源分局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打造法治宣传阵地,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在辖区内新建的兴海公园打造了国土法治文化普法阵地,将国土法治宣传内容与公园主题相结合,在方便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提供了学法用法的场所。
建设规范化法治国土所。国土资源所是国土部门最基层、最前沿的工作单位,基层所的同志直接面对群众,因此该局利用秦楼国土所现有的办公条件开展规范化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
打造陈疃镇新和社区普法大道,为农村法治文化惠及百姓提供了普法宣传载体。打造陈疃镇大集普法一条街和普法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做好国土普法宣传工作。
土地是立国之基,民生之本。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有效支撑,离不开做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这篇大文章。东港国土资源分局将以时不待我、勇于探索的气魄和胸怀,不断谱写国土资源发展新的华章。
新闻推荐
6月22日,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太公旅游小镇。太公旅游小镇是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传统民俗旅游提档升级示范...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