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全:带领百姓建成旅游特色村
本报记者 谢岩
清晨,整洁的王东山村村道上,人们总能发现一个人的身影,看看路旁新栽植的行道树长势如何,看看街角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和早起的乡亲打个招呼,和下坡的村邻聊聊庄稼……他就是王东山村的村支书孙成全。
不仅是在早起的清晨,而且平日里,只要有空闲,孙成全总会在村里转转,村子里整齐的三户一栋的二层楼房、干净的村道里巷、别致的乡村公园……整个村子透着祥和宁静。可是在2008年以前,王东山村可不是现在的模样。这个村原有8个村民小组,140余户散居在山梁上。由于各种原因,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当时年仅38岁的孙成全因车祸昏迷10多天,卧床一年,脾脏全部切除,胰腺切除三分之一,手术后身体刚刚恢复,就临危受命,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从那时起,孙成全带领全村村民开始了“成全之路”,把王东山村建成了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小山村变成美丽乡村
王东山是典型的山区村,“山高石头多,出门便是坡”,就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彼时村民居住得七零八落,村内道路崎岖不平,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有诸多不便,甚至有不少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媳妇。早日迁出山沟沟,成为村里老少爷们共同的期盼。
看到村民居住在低矮的老屋里,承受着各种生活中的艰苦,孙成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他首先开通并硬化了村内直通疏港大道的一条南北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解决了最大的出行问题,孙成全立刻着手打水井及配套设施,完成了全村自来水改造,提高了村民的饮水质量。要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又要节约土地、整合资源,孙成全对上争取了“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
好不容易争取到政策,可是让群众搬迁盖房子又来了难题。村民期待搬出山沟沟,可是对政策又不理解。晚上,孙成全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最终,村民被他的诚心打动,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进行旧房改造,建设二层居民小康楼84户,村集体还筹资建设两栋三层老年公寓,28户老年人免费住进公寓。
为全村大小事务日夜操劳,孙成全车祸后的病体撑不住了。因操劳过度导致他心脏瓣膜破损,不得不住进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在住院期间,孙成全还在惦记村里的工程进度。
看到孙成全对村里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村民的真心帮助,“孙书记为了咱村都累成这样了,还在惦记着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冲上去?”全村村民都主动支持村里工作,接下来的林水会战、美丽乡村建设,孙成全领着全村人迎难而上,用闯劲和拼劲,解决一个个难题,用行动展现致富带头人的风采。同时,基层党组织发展富民的内在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农村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热情高涨。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但王东山村百姓生活并不富裕。村内耕地多为山地,村民以种植粮食和茶叶为主,以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为辅,水利设施较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碰上旱天,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旱死;收入不高,且每家每户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除去每年化肥农药,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孙成全想带领村民致富,摆脱这种靠天吃饭的局面。
就在这时,有个大型养猪合作社想在本村建厂,当时看来,这是个不错的机遇,可以带领村民搞养殖业。可是谁也没想到,孙成全书记竟然拒绝了!
原因只有一个——— 这家企业的污水会不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孙成全心中有个底线:再穷也要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绿水青山!可是怎么才能让老少爷们尽快富起来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孙成全决定围绕绿水青山做文章。
2016年年初,王东山村引进了日照两顶山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农民为主导的农业技术合作社,并且以王东山村为框架,向周围辐射,帮扶并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通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向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真真切切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该村招引的梁华食品被评为省级旅游食品研发基地,茗砚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开心农场。
带领百姓建成旅游特色村
“山水茶园”“开心农场”“食用菌采摘园”“百果园”“绿蔬园”“渔乐园”……这些是已投资800余万元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王东山村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旅游兴村”,引进社会资本推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结合当地圣公文化,计划投资1亿元发展“东山部落”乡村旅游项目。
如今的王东山村,村民们提起一个个农林项目,都是自豪满满。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可以到茶厂炒茶;喜欢种地的“老把式”,可以到“开心农场”项目中种植并管理有机菜园;村中的采茶能手们,到农场的茶叶基地,一般的也能挣二千多元,手艺好的一月能挣到四千多元,比自己种植茶叶强多了。
住在老石头房子里,身体有恙,几乎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将他们的茶园流转到合作社,每年也有了固定收入。同时王东山村的传统村落完整保留下来的石墙石屋20余户,将打造成东山古村。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也有了就业机会。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山沟里的老房子,变成了能带来收入的“金屋子”。房前屋后的一只“走地鸡”就能卖到一百多元,老旧篱笆上黄澄澄的无公害南瓜,也能变成真金白银,流入村民的口袋中。
以前4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的山桃,现在却成了游客津津乐道的美味;以前每年千辛万苦播种、管理、刨地、翻检、晾晒、剥壳却卖不上5块钱一斤的花生“果子”,现在还没成熟,就早早被预定了;以前长在大山里没人要的金银花,如今炒制成金银花茶,在市场上倍受青睐。
以前村里的青壮年都是外出打工,村中只剩下留守儿童和年迈的老人,现在,外来的游客多了,村里也渐渐热闹了起来。村中的小超市前人来人往,民俗民宿日益兴盛,农家乐,大锅菜,招待着一波又一波慕名而来的游客。2016年王东山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目前,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的集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岚寨旅游”也正式投入使用,招引台商投资的疗养院已达成初步共识。
有人说,是村书记孙成全“成全”了王东山村,孙成全却说:“这些年村子的变化确实不小,但那不是哪一个人做出的成绩。我一个人不过百十斤,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根钉,村子的改变,靠的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团结奋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新闻推荐
5月18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路幼儿园举行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评比活动。本次活动参评作品均为教师原创设计制...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