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绿色生态”中获得幸福感 ——市住建局创新理念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日照日报 2018-05-12 08: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宗敏 通讯员 徐伟

绿色生态,是一座城市的美丽底色。

近年来,随着市区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的建成启用,亭台水榭、鲜花绿地,这些过去只有在公园里才能见到的美景,如今已成为街头乃至居民小区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观,城市越来越像公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群众在绿色生态中日益获得幸福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提升生态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虽然日照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必须抓紧“补课”,迎头赶上。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日照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日照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吹响了日照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号角”。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总抓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郑重承诺。”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日照将结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中村改造,对市区10亩以下单宗土地不再单独出让,优先用作绿化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口袋绿地”;2020年底前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2020年底前建成各类防护绿地30处以上,步行道、自行车道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在规划布局上,注重从“大”处着眼,结合城市山体、河道、水系、河岸线、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在抓好市民公园、体育公园,以及各区核心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奎山生态公园、黄山公园、阿掖山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打造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代表日照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公园。

同时,对“小”处进行优化布局,在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着完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原则进行改造和建设。建立“地增绿、地更绿”整治长效机制,对裸露土地实施动态台账管理,绿化整治城区裸露土地,全面提高绿地总量。

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保障,为日照的绿色城市规划提供助力。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地下管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树立“窄马路、密路网”道路布局理念,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平衡有序的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今年我们还计划在市区建设47处公园绿地,再加上续建面积近3000亩的在建绿化工程,整个市区在建的公园绿地建设就有6000亩左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公园绿地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市民的参与性,以及与自然的互动性,根据公园绿地大小和需要,分别建设园路、小广场、公厕、健身设施、休憩设施、林荫停车场等,同时配合实施拆迁见绿、拆墙透绿、破硬造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工程,深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创建活动,让公园绿地更加亲民、便民、惠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日照市水产品监测抽样全面展开

5月3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工作人员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水产品养殖厂进行风险监测抽样。近期,日照市2018年度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抽样工作全面展开,目的是摸清水产品是否含有违禁...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