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爱上阅读
本报记者 刘彦美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看到这首小诗,突然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位让孩子觉得“无比富有”的妈妈。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每天与孩子一起分享名家经典,分享阅读的快乐,无论多忙。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利用3天的时间,做了这期关于亲子共读的调查,解答亲子共读的疑惑,寻找亲子共读的良方,希望阅读的种子在每个家庭传播,让孩子收获爱心、诚实、善良和美好……
镜头一:妈妈每天陪读半小时
4月22日上午9时,小雨,日照市图书馆少年借阅区,几个孩子正在看书,还有几个孩子在选书,有几位家长等候在门外,比起平时热闹的周末,一场小雨让这里愈发安静了。
有一个高个子男孩,坐在正对门口西侧的沙发上,在翻阅一本杂志,他是7年级学生赵乾润,当天上午他一个人冒雨坐公交车来图书馆看书。
赵乾润基本每个月都会来两次图书馆,有时自己来,有时和同学一起来。他有一张借书卡,每次借3本书,一个月以内看完,看完之后会再来借阅新书。
“我比较喜欢看科普类的小说,基本上一周看一本,妈妈也会每天坚持给我读半个小时,除非当天作业多,没有时间读。”赵乾润看书喜欢做笔记,有好词好句,顺手便会记下来,而这些好词好句会很自然地运用到作文里,“这些词句积累对我帮助很大,写作文几乎不愁。”他说。
镜头二:孩子爱读书需要家庭营造氛围
曹先生的儿子6岁,在某公立幼儿园读大班。
“之前读的绘本主要从幼儿园借,一周三本,但是孩子认识的字不多,主要是我给他读。这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在幼儿园的建议下,我和儿子制定了读书计划,力争两周来一次图书馆,每次借几本书,两周之内看完。”曹先生说。
曹先生每天晚上会让孩子选喜欢的书,他来阅读,前一段时间读诗比较多,而近段时间读绘本比较多。“他最喜欢听的是《小房子》,给他重复读过很多次,他甚至都能背下来,你一旦读错,他立刻就能发现,给你纠正。近期孩子比较喜欢研究飞机、火车,我给他买了关于交通工具的绘本,他很喜欢读。”曹先生说。
“姐姐给我买了一套书,有火车、飞机、轮船,车上有人,那个人是可以翻开的,翻开以后下面有字。”听到火车飞机,正在看书的孩子主动说起了他的爱好,“长大了想不想开飞机,当飞行员?”他笑着点点头,“想啊。”
“孩子阅读还是需要有家庭氛围,像我们家,孩子的妈妈主张玩,带着孩子各种玩,我就喜欢陪他读书,孩子现在还没养成习惯,这需要父母监督,也需要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曹先生说。
镜头三:鼓励 6 岁女儿自己阅读
在图书馆儿童借阅区,很多家长陪着孩子在选书、看书,有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正专注地看着绘本,指着书上的字问妈妈陈彩云,“这个字怎么读?”小女孩正在读的是《颜色的秘密》,绘本色彩明亮丰富,小女孩自己一边读一边问妈妈不认识的字,陈彩云认真地告诉孩子,而她的旁边放了两本育儿方面的书。
“女儿6岁了,正在读幼儿园大班,我还有个10个月的儿子。现在幼儿园很重视亲子阅读,我基本每天都会陪孩子读书,每天教孩子认4个字,现在‘米小圈\’系列的书有一半她都认识了。”陈彩云介绍,女儿最喜欢的就是“米小圈”系列的书,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女儿读半个小时,周末有空就陪孩子来图书馆。“多给孩子读书,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好,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她说。
陈彩云给孩子读书有自己的方法,她自己读一页,孩子读一页,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再告诉孩子,她发现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实,这还是受班里一个孩子的启发。有一次,幼儿园班级群里,她看到一个视频,是班里一个孩子朗读“米小圈”书籍的,孩子读得认真流利,富有感情,甚至还有手势表情。陈彩云意识到孩子虽然小,但是已经可以有自己阅读甚至朗诵的能力了,于是就往提高阅读能力的方向引导。
至于怎样选书,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陈彩云说,无论是借书还是买书,都是以孩子的喜好为主。调查:这些书最受孩子欢迎
图书馆儿童借阅区有图书2万余册,少年借阅区有6万余册,那么哪些书最受孩子们欢迎呢?先来看一组图书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数据:
儿童借阅区最受欢迎的是《爬上月亮的兔子》,借阅44次;第二名是《男子汉安迪:妈妈,生日快乐》;第三名是《现代兵器》。
少年借阅区最受欢迎的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借阅34次,第二名是《土耳其寻宝记》《疯丫头杜真子》《淘气包马小跳》等,其中3本是杨红樱的书,均借阅31次。
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周末人都爆满,这些最受欢迎的书你几乎见不到,刚还了就会被人借走。”
其实,日照图书馆不仅有图书可以借阅,还有尼山书院的亲子诵读活动可以参加。
据尼山书院工作人员介绍,从图书馆开馆至今,尼山书院都会不定期地组织8—12岁的学龄儿童,开展 亲子诵读经典公益活动,每期限额30名,由知名国学老师带领孩子和家长们诵读经典,一期诵读课一本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过的经典文学作品主要有《论语》《孟子》《增广贤文》等。
“经典诵读课堂上,老师、孩子和家长都穿着汉服,国学老师侧重解读,真正让孩子理解这些经典作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每个孩子只能享受一期经典诵读活动。”工作人员介绍。
建议:亲子阅读充盈着幸福感
牛见玉,日照市金海岸小学语文老师。近年来,她突破教材的范围,精心选择内容,带领学生熟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诗文。她倾力推动家长亲子共读,成立了“小青虫悦读之旅”读书会,向家长们传播优秀的教育观念,带动了日照千千万万的家长和孩子开始了亲子共读的“悦读之旅”。
“孩子阅读有家长的陪伴指导,他才愿意读。”在牛见玉老师看来,孩子依偎着妈妈,妈妈手捧书籍,同看一篇文章,同读一行文字,那种孩子和妈妈共同拥有的阅读记忆是最温馨幸福的,孩子享受这样的快乐,必然会自愿地反复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主动阅读,喜欢阅读。
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会不自觉地将阅读方法渗透给孩子,在听读的过程中,孩子会对文字产生亲近感,产生阅读兴趣,让阅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孩子对阅读并不是天生就有热情和渴望的,在阅读初始阶段必须有父母老师的陪伴,才会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孩子身边爱阅读的人越多,他爱上阅读的可能越大,阅读能力也越强。
如果一个家庭有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那孩子用耳朵获取的经典语言就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越丰富,创造力就会越强。“一个孩子读书多,不一定写作好,但是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必然阅读量大。”牛见玉老师说。
牛见玉老师带的二年级学生已和她一起诵读经典文学作品50余本,每一本诵读的书她都是亲自读过,再推荐给学生。她鼓励学生要大声朗读。“6—12岁是阅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尤其是6—8岁,是阅读的黄金时间,这个时期的孩子背诵过的东西会受益一生。”
课堂上,牛老师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读书,每周一、三、五20分钟午读,也会带领孩子读书。“晚上我要求有半个小时的陪伴阅读,家长录制视频上传到班级群,我在网上看视频,实时指导。”说话间,牛老师拿出手机,展示学生阅读的小视频,“班里有些家长也录制了阅读视频,这样读书的氛围浓郁,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很自然地培养起来了。”
为了鼓励学生读书,牛见玉老师还在班里发放读书卡,读10本书可以得到一个学士卡,10张学士卡换一张硕士卡,10张硕士卡换一张博士卡,“班里已经有9个孩子得到了博士卡,可以说阅读量已经非常大了。”牛老师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除了读书的环境氛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也非常重要,牛老师给家长和孩子一些建议,“孩子喜欢的书不一定适合他,但是不要不让孩子读,你可以引导他,将你选好的书放到他的书旁边,孩子当时有可能不喜欢读,但是不要怕闲置,只要有书,孩子可能过段时间就喜欢了,想读随时可以补上,需要一个慢慢引导的过程。”
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有的家长可能就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了,而父母没有时间,或者认为孩子不需要陪伴了,关于这点,牛老师说,没有家长陪伴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失去阅读兴趣。那陪伴到什么时间可以停止呢?“根据孩子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二年级,有的可能四年级,也有的可能到高中毕业,只要孩子不需要了,就可以停了。”
牛老师目前正在网上参与百班千人读书活动,每三周读一本书。她给小学阶段的学生推荐了一些拼音读本,“像曹文轩、伍美珍、王一梅、金波等名家的书都是很好的,上学期刚刚带领学生阅读了曹文轩的《蔷薇女孩》《愤怒的哇哇》《三斧头》《小河弯弯》《狂奔的鸭群》5本。”
现在,牛老师自己每天读书两小时,平均一周一本,已经形成了习惯,像《论语》《诗经》等经典书籍,她甚至读了百余遍。“每天不读书,心里就空落落的,每读完一本就很有成就感。”她说,“我也会抱着手机看,不看就怕有什么事,但是每次看完都会后悔,耽误了很多读书的时间,第二天就会加倍补上。”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童年是父母的陪伴,而阅读,是您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每天坚持半小时,让我们成为孩子“无比富有”的好爸爸、好妈妈。
新闻推荐
“临商银行”杯“幸福瞬间 温暖社区”摄影大赛暨《日照市物业管理条例》运行成果展征集启事
前言2017年9月30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审查,正式批准了《日照市物业管理条例》。这是继《日照市城市管理条例》之后,日照市制定的第二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也是省内市级首部...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