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者,人恒爱之 ——牟丽云的家风故事

黄海晨报 2018-04-20 03:2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林夕

“春节前后,我们一下子拿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产品合格证书,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入场券\’。”牟丽云告诉记者。

这么多有机茶认证证书,在日照绿茶企业中还是第一个。做事业,最终拼的是人品。走向世界舞台之际,牟丽云最感谢的是长辈,是他们培养教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

她说,长辈们通过言传身教,让她和兄弟姐妹终生受益。

爷爷总说,要以善为本

牟丽云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小到头痛脑热、大到中风瘫痪等疑难杂症,方圆百里的乡亲都找他医治。

不论贫富贵贱、刮风下雨,也不论白天黑夜,爷爷总是随叫随到,家贫付不出药资的,爷爷就免费赠药,直到医好为止。因此爷爷的医德、医术,在当地广受赞誉。

邻村的一位妇女难产,两天没生下孩子,她家差人去请爷爷,但爷爷到时,产妇已被装进棺材。在她家人许可下,爷爷揭开产妇脸上的黄表纸看后,让其家人把产妇抬到院里的门板上(产妇家人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同意了爷爷的做法),安排人到井里打一担凉水,快速泼到产妇身上,只见产妇激凌凌地打了一个寒颤,随之孩子就呱呱坠地了。在缺医少药年代的一个土办法,救了大人、孩子两条命,一时被传为佳话。

爷爷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一切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为准则,推崇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饥荒年景,搭棚支锅熬粥布施;疫病流行,悬壶煎汤广济乡邻。

据记载,民国初年,家乡曾发生瘟疫,来势凶猛,爷爷自行出资购药,制成“避瘟散”,分赠给乡邻,使服药者均未受到疫灾之苦,爷爷还到各村饮用水井投放中草药,防止疫病扩散,预防效果极佳,乡亲盛赞不已。

爷爷的医德、医术和善行,使家人在土改运动中得以保全,只是财产充公,而人,没有受到伤害。

牟丽云的父亲,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也成为当地名医。

父亲总说,要以孝为先

“我家在当地出名的不仅仅是父亲的医术,还有父母的孝行。”

牟丽云说:“小时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有一个宝饭盒。在一大锅熬地瓜轱辘或熬没眼鱼(地瓜干)的上边,飘荡着一个铝制饭盒,就像传说中的宝葫芦,随时能变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有时是香喷喷的白米粥,有时是金灿灿的小米饭,有时是一、二个圆滚滚的煮鸡蛋。”

“每到开饭时,不懂事的我和弟弟总是趴在锅台上看着,母亲先捞出饭盒在锅台上凉着,等大家的饭都一碗碗盛上桌,最后才打开饭盒,立刻,香喷喷、甜丝丝的白米粥的味道扑鼻而来,再看那白白稠稠的米粥,涎水瞬间流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母亲把粥端到爷爷面前,才心有不甘地坐到自己座位上吃饭。”

这时,爷爷总是要给弟弟或她拨出一点,父母亲总是劝阻:“小小的孩子,以后有的是好东西吃。”

“父母的孝,是大孝。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是这样,精神层面上,要求更高。首先要求我们兄弟姊妹6人对爷爷奶奶的教诲不反驳、不顶嘴;其次对爷爷奶奶的使唤,愉快答应、立即照办,不拖延。”

牟丽云说,父亲经常教育:“不是给吃、给喝就是孝。首先应该让爷爷奶奶安心、放心、顺心和精神愉快,其次才是吃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她回忆,当时,父亲在离家5里地的碑廓卫生院上班,平均3-4天回家一趟,进门后,先到爷爷奶奶面前问安,出门前,必到爷爷奶奶面前告辞。爷爷奶奶身体不适时,父亲总是床上床下地伺候着,不分昼夜。奶奶在世的最后一年,瘫痪在床,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一日三餐都得人喂,大小便一天需要擦洗多次,为不让奶奶起褥疮,每2-3小时翻一次身。父亲在家时,给奶奶喂水、喂饭,擦屎、擦尿,从无愠色。

父亲上班后,照顾奶奶的重任就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既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又要做好一家十口人的饭菜,还得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奶奶每天换下来的尿布都得母亲去汪里洗。冬天,砸开冰碴子蹲在冰上洗……母亲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但是从无怨言,总是和奶奶有说有笑的,劝着奶奶多吃饭。

母亲与奶奶共同生活三十多年,从没有拌过嘴、红过脸。

家和睦,万事兴

牟丽云说,父亲崇尚和为贵。

与同事相处,以和为贵;与邻里相处,以和为贵;家庭生活中更是以和为贵。

父母的婚姻,是标准的封建包办婚姻。婚前,双方没有见过面,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却一起走过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但严谨的人。自牟丽云记事起,从未见过父母吵架,没见过父亲对母亲高声说话,总是和颜悦色地与母亲交流,遇事与母亲商量,不威、怒、不狂、不诈,赢得了母亲的尊重。

虽然生活极其艰难,父亲仍然坚持让6个孩子都读书,哪怕是要饭,也要供孩子上学。牟丽云兄弟姊妹6人,除了姐姐和大哥因出身问题没能上中学之外,小的兄妹4人,父亲都尽其所能供养到大、中专毕业,谋求到饭碗为止。

父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使她们兄弟姊妹6人受益终生。

爷爷和父亲都非常重视早教,哥哥、姐姐们咿呀学语后,爷爷和父亲就教他们背诵唐诗宋词和汤头歌,到牟丽云能诵读时,家中的藏书被作为毒草付之一炬,爷爷就教她背诵老三篇和毛泽东诗词、语录。

父亲在家时间少,但是在家吃的每顿晚饭,都是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父亲会先问问孩子们这几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再讲匡衡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及囊萤映雪等先人读书、励志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不要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好文化知识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由于出身不好,二哥、三哥经常被赶回家,父亲总是先安慰,然后告诉他们:“吃亏是福,有时看似吃亏,可能赚了大便宜。”

他讲塞翁失马的典故,并借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话来激励孩子们,昭示困难终会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晚饭后,父亲会一一看过作业,然后提出目标、要求和希望。

牟丽云说,父亲重视教育,但是她上学却特别晚,虚岁11岁才入学。当时村里还未建学校,高年级的到一村就读,1、2年级就在她家当时做私塾教室的学屋上课。她从6、7岁起,听到学屋里的朗朗书声,非常羡慕,经常央求父亲让她上学,父亲总是说:“你还小,上学不急。但你如果不去挖野菜喂猪,家里的猪就会饿死。”

听到父亲这样的回答,牟丽云小小的心灵感到既悲哀又高兴,悲哀的是无缘上学,高兴的是被需要、被重视。

父亲为何让她11岁才入学,一直是牟丽云心中不解的结。

直到父亲暮年,家人围炉夜话时聊起此事,父亲哀叹一声后揭晓谜底:“都是让那个年代逼的。你姐姐、哥哥高小毕业后被迫辍学,年仅十二、三岁,不得不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与成年男女干一样的活,不干还不行,真的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上学前在家多耍几年,队里不会找你干活,社员也不会说闲话。即使政策不变,十五、六岁小学毕业后再下来干活,也基本能承受劳动的压力了……”

听到这里,泪水模糊了牟丽云的双眼。

爱人者,人恒爱之

牟丽云说,父亲重信且乐于助人。

他经常教育孩子们:信,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具体到工作生活中,就是对上忠,对友诚,对下信。

父亲对朋友、对同事甚至对病人都坦诚相待,做不到的不承诺,答应的事情一定办好,这是他做事的一贯准则。

“我们兄弟姊妹6人幼年时期尽管生活在物质匮乏、政治歧视、心灵压抑的时代,但家庭温馨和睦,父母关爱有加,手足团结友爱,使我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孝悌忠信方面传承了父亲的遗风。”

牟丽云说,今年是父亲去世10周年,母亲已逾90岁高龄,生活尚能自理,但兄、姊们不放心,轮流照顾陪伴,让母亲须臾不离子女们的视线,使母亲得以安享晚年。

她说,“我子侄辈11人,目前虽无大成者,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

十年前,她和她的先生回老家用土法种茶,将一片荒山变成岚岫氤氲、溪流淙淙、鸟语阵阵的有机茶庄园。

2015年,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选,牟丽云送报的浏园春荣获一个特等奖和一个一等奖,同时被授予一个终身银奖和一个终身金奖,这是日照自“南茶北引”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2016年,牟丽云参加日本“世界绿茶评比”,获得金奖。

2017年春节前后,拿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产品合格证书。

她说:“一片茶叶要想获得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有机认证,需要通过480余项检测,任何农药残留在这样严格的检测面前都无所遁形。”

“只有清流见底,才能诚信天下”,牟丽云说,她一直记得父亲的叮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新闻推荐

日照举行法税同审公益论坛

本报讯(记者迟锐)4月19日,德衡(日照)律师事务所联合台商协会共同举办了法税同审公益论坛,帮助企业提高合同审查能力,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当天,法税同审公益论坛邀请法税同审专家李剑锋律师,为日照...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