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城重建的一个文化项目构想

黄海晨报 2018-01-19 01:29 大字

谢文明

编者按:

既然称本土评论,我们的初衷便是日照作者来写,并且最好是评论日照事。

日照是我们的家乡,家乡的趋好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为日照更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点滴智慧,是作为日照评论者应尽的义务。

我们发表在这里的文章,并不代表我们的认同,文章不见得绝对正确,也不见得一定符合实际,更未必有落实的可能。但一份份对日照的热爱,则是日照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动力。

爱我日照,请在这里发言。

莒国古城重建,不要仅仅视为一个旅游问题,或是一个建筑问题,它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它体现的既是我们当代人的文化审美、文化见识与文化担当,又是寻觅和对接远古莒人的文化审美、文化见识与文化担当。

在重建的古城中,我希望不要缺少了考棚——— 这一科举时代留下来的遗产,在古城内给它一个应有的位置,以便于我们今后围绕着它来做一篇文化方面的大文章,那就是恢复科举考试,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利用古城内的考棚,每年面向全国搞一场古色古香古味的科举考试,单年考文章,双年考诗歌。把这作为一项文化、旅游兼具的项目。应考的“举子”们(多好的称谓啊,简直就是为“莒子”而留的),可作为一项深度介入的、高雅的体验式文化旅游,而来参观科考的旅游者,也不失为一项有趣的高雅的文化活动。头几年,可先在全国性媒体上造舆论。坚持几年,获得影响了后,它本身就会成为当年度的一个文化事件,就无需担心舆论营造了。

当然我们恢复的“科举”不是过去完全的科举,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县试、府试、乡试等等名目一应俱全,我们只取会试和殿试,如果参与的人太多了,就再设个选拔举人的“乡试”,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考试、寄卷考试等方式解决,这实际上是初赛,选拔来莒参加决赛夺取状元、进士等名誉的人员。也不可能严格按照传统科举的时间规范,拖拖拉拉几个月、几年走完,决赛我们要视考棚所容纳的人数,尽量在短时间内决出名次。

对获得状元、榜眼、探花的授予证书,外省市获得者,可同时授予“莒文化”某某省(市)形象宣传大使称号等等,并于放榜日给其披红挂彩,吹吹打打,在县城内游街庆祝。在其今后来莒旅游时,可免县内景点门票。参与的人多了,可以对该科考取的前几十名授予“进士”称号,对各省、市前几名授予解元、举人等称号。总之,决赛出的名头一定要用传统科举称谓名之,这些,还都是要颁证书的。时间以春秋季节的某周六、周日或节假日为佳。一般来说,五一、国庆有假期,可结合春秋这两个假日举办,考试半天时间,剩余的时间方便他们在莒或周边游玩,等待放榜。

以后参加的人多了,可在春季预赛选拔,秋季决赛。殿试当然最好安排在古城中的“莒王宫”里组织几位专家主持进行,确定出名次后,当场呈报,由古城旅游项目负责人批准圈定。

开考、阅卷、放榜等过程,要配有一定的仪式。流程及仪式可参考明制或唐宋制。相应的,考生和监考人员应该着相应朝代的衣饰,以增强趣味性、体验性、庄重感、仪式感。

对于已获得状元、榜眼、探花的,此后不得再参与“科考”。

这个项目关键是两点,一是要确保考试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前途和影响。考试要严格,阅卷要公平,确保赛出水平,所取文章(诗歌)应该具有全国水准。这就要组织一套出题、阅卷等的优秀班子。二是要坚持。只有埋头坚持做下去,才会创造出影响力。不要怕社会舆论。恢复科举,在我们这里作为一项带文化味的旅游、娱乐项目,只要出题、文章评判政治方向正确,就牵涉不到为封建专制、腐朽思想招魂等,更涉及不到钳固社会的思想。科举取士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对世界文官制度的一大贡献。明清期的八股取士,颇多诟病,那原因不在科举,而在运作者。我们既不要使它的成绩与高考中考挂钩,也不要用大赛成绩影响到组织人事工作,所以,我们只需埋头将之做下去,就会成为一项非常独特的文化旅游项目。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日益自信,坚持久了,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旅游项目,从动员到开幕式、考试、阅卷、庭试、放榜、游街乃至当年出的考题、决赛出的文章等等,都会构成不小的社会文化舆论热点,对提升莒国古城的文化知名度,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举的届次,当然少不得传统的干支纪年以志。以后举办时间久了,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开发,例如出历年状元文集、组织历年状元举办专题座谈会等等,只要用心去做下去,它就是古城的一座文化富矿。

尽管“莒国”那个时侯还没有科举取士制度,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借用“莒王宫”作每年一次的科举最后一赛殿试“钦点”。这个“王宫”,既不能总是空着让人来参观,也不能用之大宴宾客,举办有益于提升莒文化的活动,还是蛮适合的。

该活动项目当然可以接收一些企业的赞助和冠名。

前来应考的举子们,费用自理,可视当年赞助财力,对前三名乃至更多名次的报销一定费用。

该活动,无论以后办得多有名气,都不要在县外设分点。当然也不要收取试卷费用和阅卷费用。

新闻推荐

面面墙壁会说话处处景观皆育人

1月15日,市民在岚山区高兴镇驻地的文化墙边拍照。漫步高兴镇大街小巷,一面面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文化墙,把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装扮得格外绚丽多姿、韵味无穷。(本报记者惠雪烨通讯...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