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800张病床,1800个停车位,一医一患小诊室,病房连续满窗日照,今年4月 市二院新院区(市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将开建

蚌埠日报 2018-01-18 14:5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张婷婷)城市综合医疗能力和水平关乎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两年,蚌埠市各家医院纷纷进行改扩建工程,不断提高自身硬件和软件水平。近日,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总体规划出炉,目前立项、选址、可研、征地、拆迁及土地批复、环评等工作已经完成,将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

改扩建工程提升医疗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和诊疗手段的期望与需求也日益提升,医院改扩建工作势在必行。”市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阙胜利向记者介绍,市二院常年满负荷运行,受场地空间的局限和环境设施的制约,医院目前床均医疗用房的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低于一般综合性医院的平均水平,现有的功能设置、医疗流程和医疗环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要求。

为了配合城市区域规划,推进城市扩容,满足市民及周边百姓的就医需求,助力蚌埠建成皖北卫生中心城市,从2011年开始,市二院便向市政府上报申请新院区项目的建设。经过有关各方的努力,目前立项、选址、可研、征地、拆迁及土地批复、环评等工作已经完成,将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根据规划,新院院址位于延安路东侧、航华路西侧、Z-28南侧、Z-29北侧。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将打造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市二院基建办主任段安顺告诉记者,项目主要建设门急诊楼、综合病房楼、心血管疾病科研教学楼、医技用房、康复养老中心及辅助设施等,规划建设床位数为1800张,其中,医疗床位1000张,康复养老床位800张,项目总投资估算12亿元,划定1800个停车位。新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年门(急)量可容纳80万以上人次,年出院病人约5万人次。

细节着手提供人性化服务

细细梳理规划图纸,记者发现,整个建筑内部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尤为突出。首先是门诊大厅挑高5层,形成了通透明亮的共享空间,在共享空间内部设置的垂直交通,每层均与医疗街相接,形成了顺畅的内部公共流线。

门诊医技的等候空间也被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共活动空间、集中候诊空间、二次候诊空间。段安顺向记者解释道,公共等候空间正对垂直电梯厅,作为病人及家属的人流集散、问询、分层挂号收费及样本接收等活动空间;其次为挂号收费后人流相对稳定的集中候诊空间,集中候诊正对每一条二次候诊廊及护士站,流线便捷,第三层次为每间诊室前的二次候诊。“经过三个层次的空间转换使人流逐渐有序安静,同时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医院内部环境。”

“在规划中,我们提前考虑到患者对隐私性的要求,为此新院诊室皆为一医一患的小诊室模式,这也是项目的一大特色。”段安顺解释,在满足候诊、检查、检验、治疗的同时,坚持医患分流的思路,使每间诊室均与医生专用走廊连接,并在每个科室尽端设置医生区,有利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又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另外,考虑到住院患者对日照的需求,总体规划对日照及采光特别做了设计。“通过内庭院及单元模块设计,每一部分均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及景观。”段安顺告诉记者,病房为一字型设计,绝大数病房朝南,所以病房能获得充足的采光及优美的景观,绝大多数病房可获得冬至日2小时以上的连续满窗日照。

“新院建成后,无处不在的绿色生命将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优美园林式的就医环境。”阙胜利说,绿化设计向空间发展,形成一个从下至上、从外至内的立体绿化格局。基地内设置了自然景观场地,给病人提供了一个宽阔优美的活动空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及心情的放松,为患者打造一个绿色人文花园式的现代化医院。

新闻推荐

2018年东港区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大礼包真不少 加快25个集中安置区建设

2018年全区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在全省上升2个以上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