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真情,扶起村子的精气神” 薄利:当群众贴心人,做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郑文成
在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村,转眼几年的时间,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色锦绣、一口口方塘开始了农田灌溉,三山环绕的小村庄焕发新容、一家家企业落户到这片土地……原本局促在深山贫困之中的人们一下子打开了新的世界,在家乡有了更多择业的机会、有了更宽敞的校园、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心系百姓 村貌换新颜
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个人,他兢兢业业,心系百姓,关心村庄发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他同全村党员干部一起挥手绘就村庄小康蓝图,用行动践行党员的担当,用心扶起村子的精气神,让村庄由后进跃为先进,让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薄家口村党支部书记薄利。
薄利书记上任之初,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村委会、卫生所、村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建设滞后,整个村子没有个像样的村委会,干部们都不知道去哪里办公。
面对如此现状,薄利积极协调联系上级单位,筹措资金80余万元,新建了10间村委会办公用房。在200多平方米的新村委大院里,办公桌椅、投影仪、电脑、电视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村干部高兴地说:“有阵地了,有地方工作了”。
在新建村委会的基础上,薄利还帮助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协调联系社会单位捐赠各类图书1200多册,让这个原本信息闭塞的村子开始“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识。
“阵地”建设好后,薄利又开始对高低压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硬化村内主要道路,美化、绿化村内所有街道,并安装上了路灯,建起了文体活动广场,打造了休闲小公园,为贫困户争取项目进行危房改造、厕所改造……几年下来,薄家口村的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大台阶。“联系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很难,但看到村子发生了大变化,我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薄利说。
◎拓宽发展茶叶的增收渠道
村里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老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村民们依靠原有的种植脱不了贫,这让薄利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他多方考察,结合村庄地形地势、土壤质地、降水温度等气候条件,确定了发展茶叶的主攻方向。通过争引茶业龙头企业落户,带动了茶产业发展。家家有经营,户户有产业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茶叶产业,茶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为促进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2013年村集体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江北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实现年交易额3亿多元。市场的繁荣带动了餐饮、超市、农资、副食等产业,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村集体每年增收30余万元。作为南茶北引最早的村,薄家口村不断在茶叶种植、加工方面创新,形成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叶生产加工格局。
村里茶产业生产模式渐渐成型,茶旅融合渐入佳境,改变了村里长期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贫困户们依靠新产业和村集体产业分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群众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在开展扶贫工作这方面,薄利认为只有对群众付出真心,群众才会对你付出真情。为了深入开展贫困户入户精准识别工作。白天,他总是穿着一双运动鞋,拿着一支笔,把每一户贫困群众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存在困难、个人需求、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一本小“百科全书”,做到对每一户贫困群众情况知根知底,为薄家口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晚上,他认真学习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流程及各类相关扶贫政策,给群众宣传国家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使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正扶贫到村,准确帮扶到个人。对生活真正困难的群众,他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贫困群众薄文坤今年45岁,2015年遭遇车祸导致成为植物人,卧床不起,生活极为贫困,由父母照顾。薄利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民政相关部门为薄文坤办理残疾证,使其享受应有的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再加上低保、土地流转费用、扶贫车间分红等,薄文坤一年也能获得六七千元的收入,用来支撑他的日常医疗费用支出。每到逢年过节,薄利也总会带着一些生活必需品看望薄文坤和他的父母,并同他们聊聊天,缓解精神压力。
如今的薄家口村,在薄利的带领下,成了远近文明的“红旗村”“先进村”。太阳能路灯亮堂堂,新建的村文体广场上笑语融融,村庄道路整洁宽阔,村卫生所翻新建设,村里“五通十有”,整个村子已经摆脱了过去贫困的面貌。看到这样的变化,村民们都说,是薄利帮助村里变了样,扶起了村庄的精气神,他是大家真正的“贴心人”。
新闻推荐
□韩秀娟丁兆平刘成秀报道本报日照讯东港区是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第一批试点县(区)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第四次临床检验室间评价抽查东港区的评价结果为优秀。自2010年1...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