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道不尽七年的“医患情”
七年前,她的老伴突发脑梗住院,与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结下深厚的情谊;七年后,她再次被医护人员的良好职业素养所感动;七年间,医护关怀从未停下脚步———
本报记者 张磊通讯员 韩崇伟 张晓君
“感谢市委、市政府和市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团队,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团队、好医生。”近日,81岁的由佩云给市领导递上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感动和对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感激之情。
七年前,她的老伴突发脑梗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下顺利出院;七年后,当她和老伴再次因突发情况入院,又再次被医护人员的良好职业素养所感动;七年间,医护关怀从未停下脚步。
11月20日,副市长林彦芹作出批示:请市医管局在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大力弘扬好医德、好医风,更好地服务每一位患者,树立医务人员厚德精医、博爱惠民的良好形象。
■方便沟通“我把手机号留给您”
“我老伴高血压30余年,刚来日照不久就突然脑梗,是市人民医院孔凡斌医生团队的精心治疗把我老伴救活了。”在感谢信中,由佩云写道,七年前,因为日照舒适环境,她和老伴退休后从东北来到了日照,不曾想老伴却突发疾病。
由佩云说,当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儿女又都不在身边,突发这样的事情,她甚至不知道到了医院,谁能帮她把老伴抬到病床上。可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细致周到服务让她深为感动。
“一定要小心翼翼慢慢抬,千万注意别碰着。”一进医院大门,值班医护人员就迅速帮将老人推进抢救室检查、化验,实施抢救。病情稳定后,又派专人送到病房。“真像一下遇到了亲人!”经过及时治疗,由佩云的老伴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
这期间,孔凡斌每天都会来做康复检查,并叮嘱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出院时,了解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怕来医院不方便,他主动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七年里,孔凡斌从未间断过联系,还经常会打电话了解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定期帮助更换药方,有时怕老人记不清药名,还会发短信提醒。
“儿女也做不到这样啊!”由佩云说,人过古稀,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句嘘寒问暖。
■医者仁心“我们医院没有这个先例”
10月22日晚,由佩云的老伴再次突发疾病,她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在去医院的路上,她又给孔凡斌打了一个电话。接到电话后,孔凡斌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经过CT检查,由佩云的老伴为心脏动脉出现问题。
这次入院抢救是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血管外科副主任刘贤华。
“老人病情非常危险,需要手术。”“听说请外地专家手术,要按规定给专家外出会诊费,咱们当地医生做手术也很辛苦,也应该给额外费用。”刘贤华听后不太高兴,他说市人民医院没有这个规定也没有这个先例,作为他本人更以医德、医风、诚信严格要求自己。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把手术做好,我们团队的医生都很优秀,老百姓来治病都不容易。”刘贤华说。
由佩云告诉记者,她这个人遇到什么事情从来不掉眼泪,但当时听了刘主任真诚讲话却掉了眼泪。
“手术非常成功。”这边老伴的病情稳定了,自己却又累趴下了。没办法,由佩云只好先自己打针,打完针再去护理老伴。看老人忙得没时间买东西,医护人员还帮她买奶、水果。
■相互信任“愿做正能量的使者”
“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两次把我的丈夫从死亡线拉了回来。”11月14日,由佩云特意为护理老伴的心胸血管外科和护理自己的内分泌科分别送去了铜匾,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
“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刘贤华主任率领的团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医心仁爱、挽救生命。”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管仁莲主任率领的团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心慈爱、治病救人。”
不仅如此,由佩云还亲笔向市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自己对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由佩云说,给医生一份信任,他们回馈患者更多健康,她愿意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诠释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友谊。
一封感谢信,道不尽的是浓浓“医患情”,它像一股清澈的甘泉,流淌在医生与患者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昱东)为积极响应《日照市2017—2018年秋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生态立市战略,降低船舶污染对大气造成的影响,近日,日照海事局组织开展2017—2018年秋冬大气污染...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