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少有人走的路

黄海晨报 2017-12-08 05:07 大字

□唐妮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作者不是专职的作家,他是美国的一名心理医生。这本书的观点和思想,大多来自他多年的从业经历。作者在阐述他的观点和思想的时候,引用了大量他从医经历中的真实的案例。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人为什么要克服懒惰、直面痛苦、学会自律方面受到了很多启发。

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但是相当多的人都顽强地克服了懒惰的本性,实现了自我拓展和完善,这推动了文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身后仿佛有一种力量,它使我们宁愿选择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

书中讲到这种力量其实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完善的力量。这种自我完善的力量与人类懒惰的本性是相抗衡的,就像人性中善与恶的两个方面。懒惰是人的本性,人总是本能地逃避问题,害怕痛苦,但是人身上还有另一种力量能使人克服懒惰,直面问题和痛苦,走向心智的成熟,这种力量作者称之为爱。爱是人克服本性中的“原罪”走向心智成熟的原动力,而具体的方法就是学会自律。作者给爱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不断地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不仅需要用心还需要用脑,是深思熟虑,始终如一地奉献全部身心的行动,是努力使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的一种勇气。真正的爱在促使自己及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会让人产生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作者讲爱情与亲情都未必是真正的爱。首先,坠入情网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心灵的退化,跟心爱的人在一起,我们仿佛又体验到了童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又感到自己强大有力。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往往与现实脱节。日常琐事和难题,各种矛盾和冲突会使双方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和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往往相去甚远,差距很难缩短。于是,两个人各自的自我界限又重新合拢,又恢复成两个不同的个体。幻觉破灭,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两个人就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相爱。真正的爱是我们感觉自我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

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未必是真正的爱。父母对子女原始的爱是出于生物的本能。真正的爱是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真正的爱不是简单地给予,还包括适当地拒绝,及时地赞美,得体地批评,恰当地争论,必要地鼓励,温柔地安慰和有效地敦促。

有了爱这种原动力,还必须有克服懒惰的具体方法,这就是自律。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懒惰的本性实现自律呢?书中有四条准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承担责任,就是说必须要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忠于事实是说要永远实事求是。

人与人之间自律的能力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呢?派克大夫在书中很多地方都讲到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和爱对子女的影响。很多案例的最终指向也都是父母的影响。可见亲子关系对于一个人心智成熟所起的关键作用。自律的起点来自于父母正确的指引。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的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地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份苦心。如果自律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但是其过程必然更加艰辛,通常要经过一生的斗争,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即使有了本书作者的告诫,这条路依然很困难,仍然需要独自前行,需要强烈的自我完善的愿望,强大的自制力。总之,这是一条不太好走的旅程。希望借这本书和大家共勉,在通往心智成熟的路上能走的更远一些。

原创书评,1500字左右,投稿邮箱:wenxinting20@163.com

扫描二维码(见本报1版左上角),关注黄海晨刊“读日照”投稿

读者亦可报名参加在日照书城举办的“日照读书会”。

欢迎来稿!

欢迎参加读书会!

新闻推荐

日照举办残疾人辅助器具集中发放仪式

本报讯(通讯员万磊宗)11月30日上午,市残联在市人民广场举行庆祝“国际残疾人日”暨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集中发放仪式。这次辅助器具集中发放活动,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辅助器具集中发放,也是落实市残联、...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