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晨刊精神”推动我继续前行

黄海晨报 2017-12-08 05:07 大字

李宜航

2017年的2月6日,是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天气很冷,坐了近1个小时的车,想到自己即将要和媒体界大咖们一起工作,心里不免担忧:我能做好吗?

幸运的是,当我来到晨刊上班以后,得到了很多领导、同事的帮助,而我最想感谢的是带我的老师,她为我树立了榜样,一次次地鼓励着我,帮助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让我在每一次采访中都能有所收获。

7月26日晚,2017年中国(日照)国际啦啦操精英赛在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太阳广场开赛,领导安排我与其他三名记者一同前往采访,要求发连版且当晚交稿。

那天从现场回到报社大楼,已经是夜里将近9点,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耽误报纸印刷,给编辑们留出审核处理稿件的时间,大家来不及多作交流,不敢有丝毫倦意立刻坐在了电脑前开始写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办公大厅里,啪哒啪哒的键盘声和翻看采访本的声音成了此刻的主旋律,等待稿件的编辑老师时不时从办公室过来看上一眼,交代了几句便轻声离开。

写得累了,抬头看看同事们都在埋头码字,洗把脸继续战斗,当稿件写完送到编辑手中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看着稿子在编辑老师们再三审稿后终于上版,一颗悬着的心也随之慢慢放下。

当记者,这样的采访并不少见,每一次完成这样的大型采访活动,都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团队的力量,那是“协作背后日复一日的坚守”。这种精神力量让人敬畏,也鼓励着我,像一双手在背后推动着我前行。那些日子里,不管多少个晚上没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多少个周末没有陪伴在家人身边,我仍然乐此不疲,非常充实。

每一次交稿时的忐忑不安,每一个半夜编辑打来的电话,每一场新闻发布会,每一碗“鸡汤”,甚至每一次挨训,这些都是让我不愿割舍的记忆。

如今,我到了另一家工作单位,从“本报记者”变成了“通讯员”,坚持着每天读报的习惯,也时常会想起那些在晨刊奋斗过的日子,对我来说,晨刊就像是我的人生导师,让我怀念的不仅仅是那里的人,还有那鼓励我、推动我前行的“晨刊精神”。

新闻推荐

在变革中获得新生 收获精彩

贾艳锋正如相对是绝对的,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这既适应于集体,也适应于个人。2000年底踏入报社大门的时候,我曾经坚定地认为,那将是我一生工作的单位,记者将是我一生的职业。恍然间,再有3个月,我却已经...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