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文人灵魂的解剖图
□杨明
说起来,明清小说我读得并不算多,但是最喜欢的却只有一部。它既不是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也不是道妖仙狐、搜神志怪之流的平妖传、镜花缘、子不语或阅微草堂,更不是说教因果报应,实乃诲淫诲盗的三言两拍。
其实它就是被鲁迅先生极为推崇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最初知道《儒林外史》这部书还是中学时代学过的那篇妇孺皆知的课文《范进中举》。惊诧于范进落魄时的戆拙迂阔,和中举后的混沌癫狂,更不齿于胡屠夫的势利鄙俗和趋炎附势的邻居们的种种嘴脸,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这部原著一睹为快。所幸的是我父亲的书橱里就有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儒林外史》。抽出来翻了翻,除了第三回范进中举那章节还能勉强读完,之后的情节发展竟另起炉灶,散漫开来,通篇自始至终并没有一个贯穿的人物和故事,正似“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加上解放初期的繁体字,和文中到处都是的科举、八股、贡生、监生之类的字眼,越读越发觉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放下了,从此无兴趣。
在岁月无情地鞭笞中,人生早已褪去了浮躁轻狂,再次拾起此书业已临近中年。青灯执卷,心平如水,息心静气地从“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读起,直到“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合卷,竟然是一气读来,感觉酣畅淋漓。
尽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却不知范母最后也是喜极而亡,这正是一对绝配的母子。统读全书,不但是那个朝代的照妖镜,其实也是当今这个时代的白描图。除了开篇的王冕嵚崎磊落、蔑视权贵外,书中所谓的读书人、儒生,滑稽无能且缺德,不是投机钻营的小丑就是招摇撞骗、混吃混喝之徒,简言之,没有一个好东西。小说越读越发觉得作者是在一本正经地玩着诙谐幽默,明明是一场荒唐闹剧,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一板一眼地在演绎着——— 严肃地胡说八道。
人称“文章山斗”的马二先生熟读四书五经,通晓理法,貌似崖岸卓绝,儒雅风流的名士。然而一旦到了杭州逛西湖,眼里除了好吃的就是好吃的:“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作者既展示了一个被科举制度异化了的读书人迂腐熏人的灵魂,也刻划出一个道貌岸然的典型吃货。
其实马二的形象也折射出现代很多文化人的影子。生活中熬得一手心灵鸡汤,时不时写两篇美文,满满的正能量。谆谆教导起别人满口“道德素质”。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立马作色,翻脸比翻书还快。
还有号称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权勿用,谐音“全无用”,结果考了三十多年,连个秀才都不曾考中,最后索性不再应考,立志做个隐士高人,张口闭口自称山人,俨然一高洁之士。没想到最后却因涉及拐骗尼姑被官差一条链子锁了去。
《儒林外史》就是一卷酸腐文人的画卷,也是人性灵魂的解剖台。整部小说荒诞怪异,曲折离奇,直指人心,寓意深远。作者以生动、洗炼、朴实、幽默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精湛独特的讽刺手法,创造了空前绝古的讽刺作品之典范。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他十分推崇《儒林外史》,特别欣赏其中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他说:“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
我认为先生说得很对。
原创书评,1500字左右,投稿邮箱:wenxinting20@163.com
扫描二维码(见本报1版左上角),关注黄海晨刊“读日照”投稿
读者亦可报名参加在日照书城举办的“日照读书会”。
欢迎来稿!
欢迎参加读书会!
新闻推荐
蓝天保卫战 提升港城“气质” 2017港城环保世纪行——守护碧水蓝天 共建生态家园
本报记者迟锐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面改善空气质量,日照市开展了蓝天保卫战集中攻坚行动,其中对扬尘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治理是五大战役的重要内容。蓝天保卫战中,日照市各级部门、相关企业高度...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