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清晨
尹秀英
娘的清晨从几点开始?我不知道。常听娘说,鸡叫头遍,鸡叫三遍,我不知道头遍鸡叫发生在几时,三遍又是几时。
给娘上五七坟的日子。头夜,把闹铃定在4:30,做好了充分准备要好好睡觉,待闹铃叫再起,入睡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个月来,娘的生前状况总是随着我闭上眼来到眼前,有多少个夜晚,躺下后需要再开灯看会儿书方能睡着。总想着,娘已去了一个多月了,明天上五七坟,我该能睡个安稳觉了。却事与愿违,辗转反侧至听见鸡叫,开灯看看是12:00。莫非这是头遍鸡叫?看书到1:30,复躺下,依然难以入睡。再起,看书,再躺下,再起,如此反复,鸡又叫。
那口水井
小时候,我经常在娘的钩担吱扭声中醒来。
那时候,我家住在日照水库南岸,十多户人家,东西北三面环水,外出只有往南一条路。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个旅游的好去处。一村人的吃水靠的是村西边凹处的一个水井,再往西约二十米下坡即是水库边缘。这井是何年打的,有多深,我不知道。约略记得水少的时候,需要用井绳摆水上来,井绳用稻草结成,很粗很长,沾了水的井绳很沉。技术不好,水桶掉进井里捞不上来是常有的事。每年淘井的时候,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被打捞上来。冬天,井周边结满冰,一走一个趔趄。我从没有去担过水。
娘的脚小,穿36码的鞋,奶奶活着的时候常笑话娘,那么大个个子那么小的脚,走路踩不死个蚂蚁。去水井担水路虽不远,但需要下坡。那是一户人家的门前路。学过几何后知道,那条路能有60度的坡度。一家人一天的人、畜用水,全靠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大早一担担一趟趟挑来,我们,也被娘的钩担挑大。
那个山泉
其实,那个山泉是小塘坝下边庄稼坡地背阴一边的一个小坑。塘坝在村子东南方向,不大,离菜地较近,是一村人浇菜园的取水处。当年,当着生产队长的爹为生产队开拖拉机翻下去的就是这个塘坝。
或许是山泉地势更低的原因,塘坝干涸的时候,山泉却能汩汩流水。山泉很小,水满的时候约摸也就是一桶水的水量。山泉水很清,我们曾经用吐唾沫的方式检验说那水能喝(孩子们说,把唾沫吐到水里,如唾沫能很快化开就说明水可饮用),有时候,我们玩得口渴了就去山泉捧水喝。
有个夏天,正是土豆、萝卜等蔬菜大量用水的时候,塘坝干涸了,人们只好取山泉水浇地。一天清晨,我正在熟睡,被娘叫了起来,她挑着水桶,我跟着,来到山泉边,她拿瓢将山泉水舀进水桶,挑走,我再用瓢将山泉水舀进备用的水桶里,等娘来。盛满水,她挑走,我继续。漫山遍野,只有我和娘两个人,偶尔有虫鸣、远处的鸡叫。天黑黑的,少许的星星眨着眼。天凉凉的,休息的时候抱着膀。
那盘鏊子
那个年代,鏊子是家家必备的,用来烙煎饼。煎饼是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基本上,每有一周就有一个清晨娘要在鏊子前度过。
娘是鸡叫几遍起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娘总是在头天晚上泡上一筛子糊子(地瓜面加水和成汤状,倒进铺有包袱的筛子控水,水控得差不多的时候,将包袱四角拧起挤压打结,然后压上一块大石头,这样可以将地瓜面中的尘土通过溶水控出),等我起来的时候,娘的身边常是一摞煎饼。有时,娘烙一筛子糊子的,有时烙两筛子。
那时候烙煎饼不像现在———用电加热不需怎么管火候,或者两个人合伙一个管烧火一个专管烙煎饼。都是一个人,盘腿坐在地上,屁股下面坐一个很矮的凳子,有的就直接垫一把草;右手托糊子在鏊子上滚,拿煎饼篪子把糊子抹匀抹平,左手在鏊子底下续草、用拨火棍把火拨匀。地瓜面糊子不像揉好了的麦子面团凝聚力强,在鏊子上滚慢了或者用力不合适会散开,糊子个头不能太小,小了烫手没法继续,也不能太大,太大手小滚不动糊子容易散。娘每次烙完煎饼灭了火都得试探着慢慢站起,弯着腰离开鏊子,活动一下,继续做后面的活计。夏天,烙完煎饼,娘的胸前常是一片痱子。
娘用那盘鏊子烙了多少煎饼?我不知道。只知道,娘用煎饼把叔叔们拉扯大,把我们四个从襁褓喂到吃到机器煎饼时。
娘总说,到城里生活的日子好多了,不累。是啊,拧开龙头就出水,打开开关就有火,没了粮菜出去买,无需再去水井挑水,无需鏊子上烙煎饼,无需播种浇灌,泥土里讨吃食。城里听不到鸡叫声,然而,娘的清晨一样忙碌。平常的时候,四五点钟娘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爹生病的时候,三四点钟娘为爹洗药熬药然后再做饭。娘生病的时候,两三点的时候娘自己起床烧水冲鸡蛋、奶粉止咳。
娘走了,娘的那些个清晨随她而去。
娘,天堂里,清晨还那么忙吗?
新闻推荐
日照市石臼小学刘加霞针对小学生性格特点开展的品生(品社)课程,为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是全面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品生(品社)课不同于...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