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家庭农场”的芬芳变迁

日照日报 2017-11-06 08:21 大字

本报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景慎诚

申作海的佳运农场,位于东港区西湖镇范家庄北的丘陵地区。11月2日,农场外已微寒,而大棚内,卡罗拉、香槟、雪山等各色玫瑰却是竞相争艳,形成一片花的海洋。置于农场远眺,日照水库环库路清晰可见,为农场融入全镇旅游大格局提供了便捷通道。

这片农场起步于2016年4月,也是申作海第一次经营家庭农场。那一年,他在东港区西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流转范家庄村民土地160亩,从事鲜切花玫瑰种植。

今年,申作海已经在东港区农业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为自己的鲜花注册了“玫瑰之约”商标,让农场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目前,建好的11个大棚已投入了500万元,每天大约能产5000枝玫瑰,一扎20枝五六十元对外销售,供不应求。”申作海说,2017年预计全年销售玫瑰收入可达13.2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给仅有1岁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这对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来说是利好的消息,关键是如何搭上这辆快车?”申作海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后,第一时间向西湖镇党委政府寻求帮助,“对于我们这些搞种植的大户来说,就是希望能有更多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

地还是这片地,但经过东港区农业局和镇党委相关部门详细规划和指点,申作海有了长远打算:“经营好已建起来的11个玫瑰大棚是首要任务,其次便是利用农场原有的风貌,进行人文景观打造,建设成一处集玫瑰观赏与休闲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同时,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持也在不断跟进:东港区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棚内察看、拍摄、记录,并积极对接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专家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指导,破解玫瑰在北方规模化生产的难题,这为“玫瑰之约”名片的持续明亮给予了有力保障。

对于申作海而言,他的家庭农场的芬芳变迁已经步入快车道。

“乡村振兴,家庭农场有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是培育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一个平台。把家庭农场这个示范园建设好,农业局责无旁贷,将发挥技术优势、职能优势,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陪同采访的东港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夏勇说。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还是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吸纳贫困户入‘场\’打工,这是申报省市级示范农场的一个必要条件。”东港区农业局经管办副站长高红介绍,“农场成立后,我们将帮助其完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农场主农业技术培训,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园区指导,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目前,东港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25家,家庭农场100家,辐射带动4万余农户发展致富,真正实现以地生财。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153 万平方米

本报讯(记者孟凡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联合发布的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至9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3.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分别较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15.3个百分点和18....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