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读中国“大个头水稻”的大文章:产量高口感好安全可靠

中新社 2017-10-16 17:21 大字

2017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家16日在长沙宣布选育出一批“巨型稻”。 视觉中国 图

中新社长沙10月16日电,中国科学家16日在长沙宣布选育出一批“巨型稻”。这些植株最高达2.2米的“大个头水稻”,究竟藏着什么“大”文章?

记者当日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见到挺立在寒风中的“巨型稻”,目测其高度已超过现场所有人员。它茎秆粗壮,叶片厚实,穗粒饱满。

“巨型稻”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夏新界课题组培育而成。课题组以籼稻93—11、日本晴等为材料,获得突变体植株,筛选合适目标突变体后经田间授粉杂交,获得较稳定后代群体后再与茶陵野生稻进行授粉杂交,逐年选育纯化,最终获得基本稳定的“巨型稻”株系。

“大个头有大智慧”,以抗倒伏为例,蕴含多种科学“基因”:比如科学家借助优势强大的亚种间组合,使“巨型稻”根系发达;让稻穗下垂,降低其重心;选用了茎秆坚韧和基部节间短粗的稻种资源;栽培时采取多蔸合植加大株距的方式。

夏新界概括“巨型稻”的优势,除了产量高、口感好,它安全可靠——“镉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它在成熟收割时茎叶仍为绿色,所以可被用于青贮饲料。更重要的是,它适用于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以“巨型稻”为核心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重现了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记者当日看到,一田清水倒映着“巨型稻”沉甸甸的金穗,水里有放养的泥鳅在游弋,不时有蛙蹦上田埂。

这种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不仅“面子好看”,由于充分利用了“巨型稻”高杆、茂叶特性,营造出优质的栖息环境,其经济效益比现行常规种养模式至少翻一番。

2017年,夏新界课题组在长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结果表明不仅稻谷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蛙、泥鳅、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也提高一倍以上。此外“巨型稻”生长周期与蛙、泥鳅的生长周期同步,同时管理便可节约人力资本。

夏新界算了一笔账,“巨型稻”单季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以60%的出米率、米价每斤20元(人民币,下同)计算,稻米一项每亩收益近两万元。再算上每亩产出的1000公斤无抗生态蛙和300公斤无抗生态泥鳅,预计每亩稻田综合收益达到5万元。

“巨型稻”作为一类高产优质的杂交中稻,有望开启水稻培育的一扇门。夏新界课题组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正在联合开展巨型稻杂交组合超高产攻关研究,计划通过多级杂交配种组合筛选技术,提高新一代“巨型稻”的产量、质量、抗逆性,减少水稻对水的依赖性。

专家指出,推广“巨型稻”还需解决不少技术问题,比如制定出相应的生态种养技术规范、协同农机厂商研究改进现有的收割机、培训农民等。

“‘巨型稻\’距离商业化和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以‘巨型稻\’的优良品质和优美外形,实现市场化目标指日可待。”夏新界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巨型稻”及其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特别适用于温度高、日照长的东南亚地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对中新社记者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至今仍面临着粮食紧缺难题。中国科学家希望把“巨型稻”及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原题为《解读中国“大个头水稻”的“大”文章》)

新闻推荐

山东路人防综合工程盛大开启

山东路人防综合工程(日照市人防资产运营公司综合楼项目)位于山东路以南、质阳路以东、市人防指挥中心西侧,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建成后,是具有地下人员掩蔽及物资库工程、人防科普教育体验馆和...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