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谱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日照港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港口运营管理质效
本报记者 蒋月阳
一船货物,对港口的价值有多大?除了传统的接卸服务,客户还能得到其他附加值高的服务?
如今,从货物装卸到交易、再到金融,日照港在做强主业的同时,给客户带来的却是全产业链的集成服务。
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与勇气的探路———
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日照港围绕港口做文章,通过做强主业、搭建融资平台、引入数字化技术、建立集成化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港口转型升级谋发展的崭新之路。
港口+物流:
功能提升让集疏运更高效
“日照港是外贸型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最高占比76%,上半年超过70%。”对于在国家大宗原材料进出港口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照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中堂如是介绍。
经过一个时期的积极探索,按照日照市“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要求,日照港放眼“一带一路”和全球运输格局,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对外开放新平台,围绕诚信港口、智慧港口、高效港口、绿色港口“四型港口”,全力建设国际一流大港强港。
“港口从功能属性上本质就是个服务器,服务城市发展、临港经济发展。为我们客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是综合物流服务,产品质量优劣就直接体现在服务的质量上。”日照港集团总经理刘国田表示。
面对全产业链、全物流链的竞争,日照港充分整合港口物流链上下游资源,全力打造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管理健全的交易服务体系,为客户定制出一整套从货物原产地直达企业生产线乃至产成品集疏港的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了贸易货物运输“门到门”,港口货物集疏运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7月份,日照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13亿吨,日均突破百万吨,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其中,集装箱完成182.3万标箱,同比增长6.3%。创造各类生产纪录79项,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2.23%。
港口+数字化:
大数据让管理更便捷
传统上,港口的衡量标准是“以量取胜”,如今已经是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角逐的舞台。
今年以来,日照港主动转换发展动能,通过打造信息平台、引进智能技术,再造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圈。围绕“四型港口”建设,日照港集团推出了智慧港口解决方案,让大数据成为港口的核心资产,让信息化应用再造业务流程,让港口成为供应链的核心。
作为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日照港集团拥有大量的货源、车源信息以及各种运输线路的数据,同时依托舟道网又整合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代理等口岸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港口可以通过分析评估实现对车辆、货源的科学调度,使客户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通过智慧港口建设,未来的日照港将是一座码头运营智能化、业务和财务融合一体化、安全环保标准化、国际贸易便捷化的现代化数字港口,对内实现港口经营、管理、业务、服务的横向协同贯通和纵向垂直可控的全方位科学管理,向现代化、数字化智慧港口持续发力。
港口+金融:
集成化让服务更精准
日照港把“替客户算账”理念纵向延伸,加速装卸主业与现代金融融合,依托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日照港集团财务公司等,创新融资业务模式,构建起“港口货物融资监管信息平台”,提高了货物的金融属性和流通效率。
2015年,为降低贸易企业风险,解决融资难题,保证港口业务的健康发展,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应运而生。
7月21日,“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铁矿石调期交易模式在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线。该模式以商品贸易和合同转让为组织形式,设计了灵活的交易、交收机制,为客户提供铁矿石高效流通平台,让客户买得到、卖得出。
今年以来,日照港集团立足客户需求,专门成立了港口业务集成服务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从生产装卸和服务保障两个层面入手,搭建和完善以港口为核心的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代理采购、代理销售、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等全产业链的“一站式”、集成化服务。
在此基础上,日照港还将焦炭引入“散改集”,装箱直达客户家门口,解决了破损问题的同时,每吨为客户节约 50 元。同样引入“散改集”的大豆,不仅实现了重去重回,而且避免了撒漏等环保问题。
从传统装卸港口迈向产业链高端,日照港集团上下戮力同心、勇往直前,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我革新之旅。
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港口正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推进实名制就诊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市人民医院持续规范一人一卡实名就诊制度
本报讯(记者蒋月阳通讯员韩崇伟张晓君)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联合公安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严密防控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持续改进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实名...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