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蹄疾步稳奔小康 莒县以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莒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
从莒县经济开发区到海右化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企业生产快马加鞭,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从莒国古城到沭东新城,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一古一新展新颜;从青龙湖到浮来青,一个个田园综合体恰似大珠小珠,沿沭河擎起一条“绿色珠链”……千帆竞发浪潮涌,这是百万莒县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迈进的生动实践。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10个进步县之一、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一等等次、疫情防控始终保持“零确诊”“零疑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莒县交出了一份浓墨重彩的时代答卷。
提亮小康成色:
经济发展
跑出“加速度”彰显“高质量”
10月29日,日照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线上签约会,莒县“一口气”签约6个项目,涉及电子及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总投资额达19.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900万美元。
冲刺四季度,决战“全年红”。这火热一角,也拉开了莒县打赢收官战的序幕。其实,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加试”,莒县经济运行韧性并未失色,主要指标先降后升、持续向好。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1亿元,增长0.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只高于全国、全省、全市7.1%、2.8%、1.7%。几个不同的经济横截面,也勾勒出莒县经济发展底气十足的基本盘:
招商项目多块头大。新签约落地项目26个,总投资154亿元,其中过亿元24个,过5亿元6个,过10亿元5个。产业园招商实现新突破,依托齐鲁高科电子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园,招引了旭昇半导体、硕凯电子等18个项目签订入园协议;依托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引华驰、恒誉等13家医疗器械企业达成入驻意向,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
企业势头猛效益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总量达到225家,比2015年增加44家,居全市第1位。1-8月份,骨干企业工业用电量17.16亿千瓦时,增长13.38%;产值过亿元企业36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7家。
外贸形势好动能足。1月-8月份,完成货物进出口总值66.39亿元,同比增长45.3%,在全市两区两县中增幅第一。其中出口21.14亿元,同比增长2.0%;进口45.26亿元,同比增长81.3%。
锅里水烫,源自灶里火旺。经济发展基本盘稳中向好,源自莒县咬定发展不放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源自莒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振兴工业头号战略。今年以来,莒县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自选动作”频频出台——
加速壮大主导产业。着力转型升级绿色化工、高端塑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装、食品加工“五大传统产业”,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电子及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5+4”产业生态圈成形。
提档升级园区平台。把园区作为振兴工业的主战场,莒县经济开发区改革扎实推进,27个村划转到阎庄街道代管,“一区多园十平台”格局加速形成。莒县经济开发区、海右化工产业园、高端塑料产业园加快集群发展、转型升级。
激发改革创新动能。把深化改革作为祛病根、激活力的利器,打响“六场攻坚战”,大力推进“9+5”改革攻坚行动。流程再造改革不断深化,编制全国首部标准化“受理事典”,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审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所有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申报。
落实“六稳”“六保”对冲疫情。把“六稳”“六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六保三促”政策措施,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金十条”,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增添品质亮色:
城市建设
面子“光”里子“亮”
翻开近几年莒县城市建设“成绩单”,几个数字很亮眼——
今年新开工建筑工程53个,4年累计280多个,建筑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比过去十年的总和还多,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1平方公里拓展到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8.5万增长到30多万,城镇化率从38.08%提高到47.61%,4年提高9.53个百分点;累计开工棚改安置楼3.6万套,其中3.4万套主体封顶,1.3万套建成交付使用,3万多群众圆了“住楼梦”“安居梦”……
变化,源自莒县践行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莒县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潜力,深入推进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乡镇特色化,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精致城市“三城同建”,推动城市建设既要面子“光”,还要里子“亮”。今年,莒县还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老城做文化。把莒国古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项目”,造福全县人民群众、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去推动去建设。目前,37.3万平方米的建筑70%已经封顶,城墙主体完成,主城门、莒王宫、文昌阁、拱辰门主体封顶,年底前所有工程主体完工,明年开城运营,一座中国春秋第一城、江北水韵之城呼之欲出。
新城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新理念、新生活、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沭东新城崛起。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亿元,二中新校区等18个项目建成启用,沭东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十个项目主体完工。生态绿道建成38公里、2200亩,全部完工后,新城绿地率达55%以上,拉动新城绿色“颜值”、清新“气质”双提升。
乡镇特色化。坚持“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城则城”,累计打造省级特色小镇1个、市级4个。小店镇创建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夏庄镇、安庄镇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阎庄成功撤镇设街道,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果庄镇举办全国设施桃绿色发展视频会议,桑园镇被表彰为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
既要“面子”光,还要“里子”亮。莒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精致城市“三城同建”,让城市更宜居、更包容、更具人文关怀。
“小康不小康,道路算一桩”。过去,对于家住莒县一中附近的居民以及每天来往周边学校的师生们来说,浮来路马路市场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路两侧私搭乱建、探头经营、违章停车,严重影响着车辆出入和道路安全畅通,群众对此苦不堪言。
为此,莒县打出了“组合拳”:实施“退市还路于民”工程,在原兰田汽贸城内建设金湖路农贸市场,对浮来路马路市场进行搬迁;实施“双微循环”工程,贯通金湖路、卧龙路,连通文心路与浮来路、山东路,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群众纷纷点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莒县还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为契机,凝聚全县人民主人翁意识,争做创城的践行者、维护者和传播者,目前,130余个单位参与了创城网格共建,形成了全党动员、全员发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彰显发展特色:
蹚出乡村振兴
“莒县路径”
“稻在水中长,蟹绕稻秧游。”今年在水稻飘香、蟹黄肥美的好时节,莒县长青源稻田养蟹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也迎来了收获期。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季双赢,虽是“蟹稻共养”的试行年,但100余亩试验田的“双丰收”也让公司总经理卢世杰喜上眉梢,“螃蟹每亩地产量在50斤,按照零售价格40元/斤,一亩地就收入2000元左右,水稻产量在800斤到1000斤左右。”
尝到了“甜头”,也更坚定了卢世杰的发展信心,“明年我们计划将面积扩大到300亩,同时吸纳周边农户加入,形成规模效应,打响我们的‘蟹稻共养’品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如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莒县把沭河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轴、隆起带,积极推动“拥河发展、环湖崛起”,全力开辟乡村振兴“莒县路径”。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莒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发展模式,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理念下,莒县形成了以招贤镇为中心的鲜切花、以小店镇为中心的绿芦笋、以峤山镇为中心的大姜、以果庄镇为中心的大棚油桃、以库山乡为中心的中药材等13个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中国之乡”“山东第一镇”。目前,莒县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6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2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
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招贤镇有着20多年的玫瑰种植历史,素有“鲜切花之乡”盛名,但由于种植技术和销售方式落后,一直存在“有产量没质量、有规模没规范”的状况。2018年9月,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后,因势利导,助推玫瑰花产业提档升级,让玫瑰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花”。像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这样的,还有8支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25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他们深耕乡村振兴的“帮扶土壤”,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莒县还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过去,安庄镇张博士沟村村民们养家糊口,全靠花生这一“铁杆庄稼”,每亩地收入只有几百元,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该村党支部一番“把脉问诊”后,开出了改种桃树的“处方药”,并领办了富鸿源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组织村民们“抱团取暖”。
村民变社员,五指攥成拳。自张博士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入社农户发展至105户,并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黄桃交易市场张博黄桃交易市场,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黄桃667公顷。去年,“安庄黄桃”还成功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眼下,在莒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合作社已发展至395家。
践行初心本色:
为人民群众
幸福“加码”
10月27日,莒县举行残疾人安康中心交接仪式,作为莒县福利服装厂职工的徐淑娜领到了新楼房的钥匙,望着窗明几净、水电气齐全的新房,圆了多年住楼梦的她兴奋地直呼:“天上掉馅饼了!”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莒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践行初心本色的抓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民生事,在莒县得到了长足发展。
——教育振兴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本科进线4679人,比2015年多1636人,进线率78.5%;考取清华、北大6人,4年累计18人,比过去十年的总和还多6人。义务教育生人均公用经费每年小学910元、初中1110元,居全省前列。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贫困户收入稳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23个产业扶贫项目扎实推进。发放城乡低保金9250万元,为4.4万名贫困人员,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46万元。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11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37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供电、燃气、公交、环卫、污水处理“六个一体化”,新完成生活污水治理55个村、“户户通”246个村。
回应民生关切,保障民生基本运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莒县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不断拓展民生保障的广度,不断增添民生保障的温度,一条条民生“幸福线”越来越高——
保居民就业。落实各项援岗稳企措施,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102万元、创业贴息贷款10.33亿元;新增就业8259人,增长37.2%。
保基本民生。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647万元,为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失业人员发放各类补贴1467.5万元。
保市场主体。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金十条”,为企业减免税款2.37亿元、缓缴税款1.3亿元;为238家企业新增贷款41.4亿元,为223家企业办理续贷59.4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增长24.4%。
保粮食能源安全。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一,获中央财政奖励1300万元。小麦总产13.94万吨,亩产450.8公斤。电煤、成品油、天然气等储备充足。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组织化工、机械等企业广泛开展对接合作,各类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物流企业达到276家,比年初增加30家;运输车辆8552台,比年初增加1120台。
保基层运转。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62亿元、财政直达资金6.2亿元,全部用于基层。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莒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并以更高质量的发展,让莒县全面小康的步子更稳、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新闻推荐
找准“金点子” 摘掉“穷帽子” 记长岭镇杜家洙流村第一书记杨淑青
全媒体记者蒋月阳“村‘两委’院是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路边、屋头长满了杂草。院子没有硬化,设施桌椅也破旧到基本无...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