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雅风润大地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古树名木》

黄海晨报 2020-11-23 08:58 大字

于蓉

对于树木的喜爱由来已久。在旷野中流连寻找古树木时常常会有各种疑问出现在脑海。那时就想,如果有一本书系统地将这些古树记录下来给它们建一个档案就好了,既便于了解它们上百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也便于对其保护管理。

日照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市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组织、日照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主编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分册《日照古树名木》摆在面前时,我无法抑制兴奋的心情。急切打开,轻轻翻阅,一股墨香从书中扑面而来。

映入眼睑的第一感觉是,该书装帧设计十分精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书中插图全部为彩色,视觉效果非常好。细读内文,文字集真实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该分册在客观全面记叙古树自然元素的同时,注重挖掘整理古树的文化内涵。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美的享受,增长科学知识。该书不失为一本了解日照乃鲁东南地区古树名木的科普读物,也为人们研究山东甚至北方古树名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古树名木一般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树种稀有,名贵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纪念价值的树木。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树龄五百年以上的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三百年到四百九十九年的为国家二级古树,树龄一百年至二百九十九年的古树为国家三级古树。

《日照古树名木》按古树保护级别划分为三章,第一章为一级古树名木,第二章为二级古树名木,第三章为三级古树名木,同时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古树名木科目介绍”便于读者了解古树名木自然属性,查阅十分方便,可见编者之用心良苦。除莒县浮来山上的被列《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天下第一银杏树”因树龄最长、影响最大而放在第一章首篇外,其余每一章所列古树名木均按区县、树龄排序。

书中将每棵古树的地理位置、树龄、树高、枝下高、胸径、树冠、科属、生长环境以及围绕古树名木发生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名人轶事都做了尽可能全面的介绍。这册书中共收录了古树名木360棵,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64棵,二级保护古树81棵,三级保护古树215棵,几乎对每一棵古树名木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记录与介绍。每一株树都单独成篇,配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将一株树的生长年限、基本状况和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等都介绍得清清楚楚,并且每一株树都会配以精美的彩色的图片。翻阅该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

书中第一章一级古树名木里,开篇介绍的是浮来山银杏树王。这株老银杏树,在2018年4月6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和中国林学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最美古树获奖名单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第一名。书中从外观到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对这棵古树做了详细的介绍。该银杏树高26.7米,周粗15.7米,遮阴面积900多平方米,被人们誉为植物“活化石”。据专家考证,这棵银杏树历经20个朝代,已经近四千年的历史,现在仍然生机盎然。银杏树下古碑林立,诗词萃集,留下了许多名人的题咏纪略。《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大树龙盘会鲁侯”是指春秋时期,莒国的国君莒子与鲁国的国君鲁侯,在银杏树下,莒鲁会盟修好一事。那时,此树虽无确切年龄记载,却已为“大树”。

一座小山与一座古庙因为一棵近四千年的银杏树而声名远扬。在这棵历尽沧桑的古银杏树下,文学家刘勰曾书写名著《文心雕龙》。时至今日,在定林寺门前的文心亭中依然书香四溢,也一直影响着今日莒州书画的蓬勃发展。几经历史云烟,故人都已逝去,只有这株老态龙钟但还枝繁叶茂的古银杏树在向游人诉说它的历史。

还有民间关于讲述老银杏树“七搂八拃一媳妇”的传说,行文简洁,讲述栩栩如生:传说古时候一位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遇雨,在这棵大银杏树下避雨时,想量一下这棵树的树围。先是从一位在树下避雨的少妇一侧合抱搂,搂了七搂后余下的不到一搂了,就又用手拃了八拃正好到避雨少妇的另一侧,而此时少妇又不肯让开。周围避雨的人都起哄问书生,到底这树有多粗,书生很尴尬,忽然灵机一动说,这树有七搂八拃再加上一个小媳妇那么粗!

像这样的讲述让这棵古树在寂静的时光中一下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树影婆娑,时间的雨好像还在簌簌落下,那个憨厚的书生,那个俏皮的小媳妇,那些看热闹的人,画面感扑面而来,好像时光并没有远去。

如此编撰的书籍,看着也不像普通的教科书那样枯燥生硬,而是生动的,有趣的,活灵活现的,意味深长的,引人入胜的。树在那里,传说在那里,编撰人员赋予了它们超越时空的更长久的生命与活力。

书中收录的古树名木,因为时间久远,名目繁多,分布广泛,所以耗神费时,收录到书中的每一棵古树,都凝聚着编者的心血。将这样散布于乡野之中的古树一棵棵收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知名的像浮来山大银杏树倒也罢了,反而是在山野林地中的古树,因其隐蔽性强和知名度低更不易寻找。因此也越发看出丛书编撰者的严谨与认真。

书拿到手上,我一半好奇一半疑问地翻找着我在日照城西山野间拜谒过的一株老树。心中不免升起疑问:那棵树会在册吗?毕竟它是那么的隐蔽,那么的不为人知啊!

有一年在城西陡岭子山坡上见到一株老银杏树。树围需二三人合抱,想来也有几百年光景了吧。树干笔直修长,树冠巨大,树下绿草萋萋。春末新叶方萌,春风一吹,树叶哗哗作响。在旷远的山坡上,舒枝展叶,安闲自在,令人驻足流连,不忍离去。同时也不禁会好奇,这面荒坡,如今都是少有人至,若干年前会是什么人到这山坡上种这样一株树呢?或者还只是飞鸟衔来的一粒种子不小心落在了这里?慢慢地生根发芽长大,终于长成这样参天巨树。可它又会是怎样在历次战火动乱中保全自己?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令人欣喜的,在二级古树名木中找到了它挺拔俊逸的身影。这棵位于上李家庄子西山上的老银杏树原来已经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了,它的树高17.6米,树冠东西18.9米,南北冠幅14.9米。遗憾的是,这棵树没有留下任何的故事和传说。这样也好,可以有无穷的想象空间与艺术留白。

在我的老家的驻龙山上,也曾经有两株古老的银杏树。一株时日旷远,一株小一点的为老树分生的小树。大树早已经在我出生之前已消失不知多少年了,然而在父辈的讲述中,我也一次次穿过时空看到了它。很欣喜的是我在书中找到了那棵稍小一点的驻龙山银杏树的身影。驻龙山险存的这株树也有二百多年的树龄了,高二十几米,胸径一百多厘米。小的时候我们上山时经常在这棵大树下玩耍,一棵树撑起了一个村庄的精神空间,带给我们恒久的回忆。这些绿色的生命,在这个收纳了我们无处安放的情感的地方,生长,盛放着顽强的生命。每棵树都会记得它曾经见证过什么,但是它们不会给你任何回应,抑或告诉你过去的故事,只是悄悄地让你知觉这里产生过的那些情感和思绪,当你下次再来的时候,抚触树干,心事通过指掌流入树的皮肤,虽然依然没有回应,但它或许已经把你的秘密保存好,留给千百年以后长久注视它的人。

有了这本书之后,我寻访拜谒日照的古树名木好像拿到了地图索引一样。相比东港区,莒县的古树名木更多年代更加悠久。前些天按照书中所示,去拜访了莒县碁山镇卜家庄子净土寺的老银杏树。这两棵老树,植于唐代太和年间,树龄约一千二百余年。唐太和年间,净土寺建成,僧人在山门内东西各植一棵银杏,至元代已成大树。寺庙到明代嘉靖年间经两次重修成为莒北一带的名寺。山寺晚钟成为城阳外八景之一。可惜后来寺庙被毁,徒留两株老树孤单地伫立着,在夕阳晚风中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站在树下,正值盛夏,草木葳蕤,四野寂静,蝉声高鸣,寻古思幽,想人世的沧海桑田,时空转换,人在世间的微渺,浮尘一般的一生,忍不住慨叹。

阳光雨露使物华天宝,嘉树雅风伴人杰地灵。在日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正是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古树名木与日照的历史相伴而行,这些古树遍布在全市的山川丘陵河畔田间,把历史变迁和时代脚步融入自己的年轮。可以说,一株古树就是一部史书、一本教材、一篇故事,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化,蕴含着乡愁。既是先人栽培呵护了古树,也是古树庇护和成就了我们的事业。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绿水青山的孕育,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辛勤劳作,打造幸福生活,追寻美好梦想。日照的古树名木从跨越千年的时光,到历经数百载的风雨,从城镇村街,到校园院落,无论是银杏松柏,还是桑枣梨槐等,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在不同的方位展示着风采,成为日照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日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与希望所在。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和活文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分册《日照古树名木》的出版,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保存历史资料,增强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了解和认识,使全社会进一步增强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感,提高积极植树造林的自觉性,展示日照城乡新风貌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丛书主编李守民主席组织带领的上千名以各种形式参与丛书编纂工作的人员,在保护开发人文与自然遗产中所担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编撰者热爱日照热爱家乡的情怀,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令人敬仰。这套丛书对日照人文历史方面的影响,将是悠久的,深远的,历久弥香的。一棵树的寿命即使再长,但终归还是有限的,然而一套书的寿命却是无限的,当被收录进丛书中的那一刻起,一棵树事实上已经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千百年之后,依然会有人穿过层层烟云找寻到它的身影,进而探寻感怀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作者介绍:于蓉,女,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理事,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王忠胜:永不言悔的“长征路”

全媒体记者陈潇“我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在警校、在国旗下许下的‘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誓言,这一生,我都会以这身警服...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