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年如一日,孝敬婆婆成了许义芬“最重要的事业”谁也不认识的婆婆,经常把许义芬当做自己的“娘” “娘,等我好了,我要好好报答你”

黄海晨报 2020-11-04 10:45 大字

全媒体记者 刘彦美 通讯员 范开鑫 报道

本报讯 “娘,你这么伺候我,等我好了,我要好好孝顺你、报答你。”96岁的婆婆谁也不认识,却经常把儿媳妇许义芬当做自己最爱的“妈妈”。47年,17000多个日日夜夜,许义芬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乡邻,在莒县果庄镇后果庄村提起许义芬,那是人人敬佩。

47年前,22岁的许义芬从田家官庄村嫁到后果庄村,对于15岁就失去母亲的许义芬来说,婆婆就成了她的妈妈。从嫁进夫家起,许义芬便不再让婆婆操劳做饭了,一日三餐都是她做好先给婆婆送过去,就连去菜园这样的事,她也舍不得让婆婆干。

“婆婆这辈子不容易,34岁就守了寡,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吃了太多苦,我想让她多享几天福。”许义芬孝敬婆婆如亲母。47年里,许义芬头发白了,背也弯了,丈夫走了,儿子女儿也先后成家,唯有对婆婆的孝敬从未变过。

15年前,丈夫去世,小女儿尚未成人,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许义芬的肩上,担心婆婆年纪大了承受不住,她压抑着心痛开解婆婆:“娘,这个家里还有我呢,您放心,有我一口吃的绝不会饿着您”。她白天忙着干活、伺候婆婆,晚上常常因为劳累浑身疼得睡不着觉,还落下了关节痛的病根。

许义芬的精心照料,也让婆婆比一般的老人健康长寿。3年前,93岁的婆婆不慎摔倒瘫痪在床,怕老人再出意外,许义芬把唯一的收入来源———口粮田流转出去,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照顾婆婆。

从自家到婆婆家200米的小路,许义芬每天要来回走十七八趟。许义芬每天5点半准时起床,先去婆婆那里,帮老人把大小便处理了再回家做饭,每天送饭、伺候大小便、打扫卫生、清洗脏衣服、陪老人晒晒太阳说说话,接送孙子上学,69岁的许义芬忙得像个陀螺,却从来没有说过苦喊过累。

婆婆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3年,不管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睡的被褥,从来都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不管在哪里,在忙什么,许义芬雷打不动地每隔40分钟去婆婆家一趟,看看婆婆有没有要大小便,要不要喝水。多年来照顾婆婆成了许义芬“最重要的事业”,除了吃饱穿暖,干干净净,她还想着法子哄老人开心。每天早晨要加一个鸡蛋保证营养,每天必须有蔬菜不能便秘,天气暖和有阳光要让老人晒晒太阳,老人喜欢吃甜食,点心、罐头、奶粉,许义芬变着花样给婆婆买。

96岁的婆婆像个小孩子,总喜欢往外跑,每次出去,衣服上全是泥土,都要重新换洗,有人劝她把老人锁在屋里,许义芬不忍心。她说,不锁门屋里更亮堂,婆婆还能晒晒阳光,她就每天再多跑几趟。冬天院子里冷,怕婆婆爬出去冻着,她想了很多办法,用糖哄,教婆婆串珠,哄婆婆高兴。

“娘,你这么伺候我,等我好了,我要好好孝顺你、报答你。”96岁的婆婆记忆力退化,大部分时候稀里糊涂地谁也不认识,却经常把许义芬当做自己的娘。或许在婆婆的潜意识里,只有娘才能这样无微不至精心地照顾自己,婆婆忘了一切,唯独记得许义芬的好。

爱能传承,也会感染。47年来,许义芬侍奉婆母的至孝和赤诚,令孩子们耳濡目染,也让乡邻感动。因为照顾婆婆,许义芬没能去临沂帮小儿子照看孩子,小两口不但没有埋怨,还很体谅她的辛苦。同村的大儿媳妇也和许义芬一样孝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想到婆婆和奶奶,小孙子有啥好东西也要有奶奶和太奶奶一份。后果庄村的大街小巷里,也经常遇见给老人送好吃的儿媳妇和孙辈,逢人夸奖时,他们总会说:“这有啥,孝顺老人不都是应该的么,比起俺义芬婶子差得远呢!”

新闻推荐

提高学法守法用法能力

全媒体记者厉倩通讯员崔宝磊报道为进一步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10月30日,莒县城发集团召开《民法典...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