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册煌煌巨制 五千年日照文化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
许家强
一
十八册巨制陈列于前,一本本翻开,五千年,以及更久远的日照历史文化,就这样扑面而来,在我们眼前,豁然打开为一页页历史的烟尘遗迹,那里面是一代代日照先民的生活起居、习惯风俗、哀乐喜怒、自然风貌。
如一祯祯活动着的图景,从我们眼前掠过。十八册巨制翻过,我们也就初步了解了自古至今,日照大地上曾经诞生的人文与自然之风貌。
作为日照人,我们由此更加了解了我们的家乡。
二
由日照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日照市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组织实施,日照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主持编纂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的出版发行,是日照文献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日照文化史上注定被浓墨重彩永远铭记的重大事件。
五千年日照乡邦文献传承,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汇集和整理。日照先人手中代代传承不熄的文明之光,至此汇烛成焰,必将光照这方水土,传承久远。
在李守民主席的决策组织下,上千人以各种形式参与了丛书的编纂和资料收集工作,他们先后到625个村居进行了采访座谈,查阅各类图书、档案资料1100多部(卷),拍摄并采用图片3500多幅,新绘制各类插图500幅,召开全体编纂人员参加的编纂工作会议五次,召开各类调度会、讨论会、修改意见反馈会等数百次……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丛书的编者与作者所付出的匠心、苦心和耐心。数字是简单的,但在每一个数字背后,是一盏盏通宵不灭的灯光,是一条条风雪路上的跋涉,是一次次乡村父老的访谈,是一字字锱铢必较的核对。是对故里文化的热爱,促使他们不停止跋涉的脚步;是对祖先后世的责任,给予他们不放弃努力的热情;是对文明传承的使命,支撑他们拿出了丰硕的成果。
四年零九个月时间,十八本分册,770多万字。
每一册的编纂者有所不同,文字风格有所不同,写作方式有所不同;但认真与谨慎是相同的,责任与担当是相同的,贡献与价值是相同的。
这是丰硕的成果,这是足以告慰日照先人并昭示日照后人的成果。
这是日照文化发展传承的硕果,也是枝繁叶茂的中华文化之树上不可或缺、独具特色的一颗硕果。
这是对日照文化无可替代的贡献,也是对中国文化无可替代的贡献。
三
作为世界史上唯一文明之光传承不绝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一直非常重视对文献典籍的汇集工作。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献资料,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地方的文献资料。如中国之地大物博,各个地域的文献留存、汇聚,便是中华文明之光传承不绝的重要构成。
地方性文献,即是反映某一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一切可以用文字、图片等可视物表达的内容,举凡该地域地理环境、古建特产、建置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事迹、典故记闻等,都属地方文献所要保存的内容。后世乡人,也依赖种种文献典籍,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得以追溯、了解。
《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便是日照历史上迄今字数最多、包罗最广的一套地名文献整理成果。
在此之前,日照历史上已有多种版本的《日照县志》《莒州志》行世,多方面记载了日照(含莒县)地域范围内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人的修史纂志、文献整理留存了资料、开辟了道路。那些有名的或无名的纂修人员,都为这方地域的文化传承贡献了精力,也成为后世日照文史工作者的榜样。
家在日照市虎山镇大河坞村的许瀚先生,被晚清大学者龚自珍推为“北方学者君第一”,是日照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大学者,其一生致力于考据之学,于金石碑版之搜集不遗余力。他虽然并未对故乡典籍进行过大规模汇纂,但他笃学向进、不慕声华、孜孜矻矻致力于基础学问的精神,适足以照映千秋、启领后人。如果说《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肇端于此,大约也是说得通的。
肇始于先人之文化精神,下启后人之文明传承,《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的编纂,沟通古今,贡献桑梓,是日照历史上璀璨的文化虹桥。
四
十八本分册,十八个方向,十八个角度,十八条彩练,漫卷起日照的历史,日照的文化,日照的山川大地,日照的风土人情,成为一整匹流光溢彩的锦缎,铺展在世人面前。
《日照非遗概览》。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结着先人的智慧结晶,以及传承人的创造性传承。无论这些非遗项目日后会有怎样的继往开来,在这一分册中,他们都已留下了再也无法抹除的印记。
《日照馆藏文物》。文物就是无声的历史,博物馆的使命便是将这一份份沉默的历史收集、展览,以之启示后人。这一分册,就是将重要的文物珍藏移之于书,让读者足不出户,便可卧游博物馆,感受日照史。
《日照建筑古迹》。所有建筑都是一首凝固的诗,有了历史的建筑,就是一首有了时间沉淀的诗。其一棱一角,一砖一瓦,都有了历史的加持、风雨的涂饰,都是后人眼中最直观的历史、最沧桑的诗。
《日照古镇名村》。生于日照,长于日照,日照的一处处乡镇、一座座村庄,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来历,他们都曾诞生出了怎样的梦想与传说、光荣与曲折?都是这一分册所要做出的解答。
《日照景观名胜》。景观大都是上天的恩赐,名胜则多来自于人们的口碑。日照的景观,有何迥异于他乡的风貌?日照的名胜,有何独具的文化内涵?即便对日照再熟悉,这一分册也会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
《日照古碑石刻》。刻字于石,便是想传之不朽。无论是盛事煌煌,还是细节入微,石头上的字,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资料,让后人的考证有所依傍。更何况,所有的石刻文字,本身就具有审美的价值。
《日照文献选编》。大到国家朝堂,小至乡村故里,文献都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献中的一个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它告诉我们,这块地域上曾经发生的所有。《日照文化与自然遗产丛书》,本身便是集大成的文献。
《日照古诗词赋》。诗词歌赋,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日照古代的诗词歌赋,也是日照历代文人们所撷取的文学皇冠之明珠。将这些明珠自深埋的历史尘埃中搜集出来,一一拂拭,生光于一书之中,功莫大焉。
《日照名人世家》。一个地方的世家望族,都称得上是一个地方文脉绵延的主要支撑力量,乡绅的存在,也就是一个地方文化凝聚的象征。正是缘于他们的存在,中国才有了朝代虽然乱离更迭,而文化却从不断绝的奇迹。
《日照家谱选录》。《史记》是一个民族的家谱,家谱则是一个家族的《史记》。有了家谱,才有了香烟的延续长祀,才让我们知道了从哪里而来,也才让我们有了更加坚实的信念,往更加光明的前方行走。
《日照民俗大观》。民俗,是一方山水、一方地域的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创造、共同习惯的生活方式,没有约定,但却俗成。文化就在这一丝一缕的共同生活准则中潜生暗长,然后在漫长的生活里,长成参天大树。
《日照民间故事》。谁的幼年和童年,记忆中会没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所讲述的故事呢?那些故事都土得掉渣,甚至逻辑不通。但这样的故事却在孙子成为爷爷之后,依然会讲述给下一代的孩子。这就是乡土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
《日照民间歌谣》。童年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我们都曾哼唱过一些或简洁明快、或莫名其妙的歌词,愉快地嬉戏、打闹。一代代先人,他们的童年,也是这样过来。民谣的曲调,塑造了我们的生命之初。
《日照商铺银号》。日照曾经是黄海之滨重要的商埠城市,这一家家商铺银号,汇兑的不只是生意,更是日照的经济命脉。并将之形成一种基因,播撒于这片土地,使之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今天,有了强大的发展动因。
《日照红色记忆》。红色,是鲜血的颜色,也是辉煌的象征。在日照这片土地上,曾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一个新中国的梦想,甘洒热血,牺牲青春,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成就了这一方辉煌的记忆,供后人缅怀。
《日照兴水纪略》。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一个地方得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兴水便是兴农,兴水便是兴经济,兴水便是兴民生。有了牢固的水利资源,才能保证让这座城市经济得以长远发展,民生得以饱满滋润。
《日照古树名木》。如同浮来山上银杏树,曾经见证过春秋时期那一段往事兴衰,并以自己年年的枝繁叶茂,供后人凭吊。所有的古树名木,也都是历史的见证、后人的仰慕,在日照大地上,传承绿色的生机。
《日照实用中药》。神农尝百草,以之利济天下。日照的这方山川大地,同样适合种种药材的生长。这些中药材在日照的分布,既给了无数先民以生的希望,也在经济高度进步的今天,为日照的乡村经济振兴,带来发展希望。
五
一部厚重的丛书,十八卷煌煌分册。汇聚历史,凝聚文化。
五千年风云变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发展,在每一部卷册、每一个书页上,鲜明地活着。
将书卷平摊,也就是将历史中的故事,将光阴中的往昔,一一展露于今天,并将一一传承于久远。
善哉,大哉。谨以此四字,为《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系列评论总评之结束语。
(作者系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10月9日,在莒县浮来山街道,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驰骋在广袤的田地里播种冬小麦,农户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备种备肥,忙得热火朝...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