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庄石刻 石上刻出美丽风景
全媒体记者?谢岩/文 冷炳豪/摄
话筒、相机,黑压压的一排对准了他。刚刚在台上发完言走下来的崔华,一头大汗,觉得后背都湿透了。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同时接受十数家媒体的采访。
最让他激动的是,这是在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2013年1月8日,日照石刻艺术家崔华的影雕作品《人民的好总理》被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一个小蝈蝈要做一个星期,一处手滑前功尽弃
左手拿着特制的钻石笔,右手拿着小锤,小锤子敲打在钻石笔上,钻石笔的笔尖在墨玉上留下细密的小白点。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成千上万的小白点组成活灵活现的画面。
钻石笔,是水泥钉模样的尖刀,在崔华手里变成了挥毫泼墨的画笔。“明处需要反复雕,暗处轻轻敲几下就好。”
1967年出生的崔华,家中祖辈做石刻,石碾、碌碡这些农用品,崔华常在自家院子里见到,可他稀罕的不是这个,而是碑上刻的字、画的画。自幼爱好美术,当教师的父亲给他做了美术启蒙。年岁渐长,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会写会画的,不管认识不认识,他都要上前讨教一二,他甚至步行到百里外的莒县拜访书画名家“六老”之一王艺石。
一次偶然的机会,崔华结识了日照画家秦绪堂,在秦绪堂的指导和鼓励下,崔华勤奋学习国画、认真钻石刻艺术,为自己打下深厚的绘画和雕刻功底。另一方面,受到淄博陶瓷雕刻的影响,他将刻盘工艺嫁接到石头上,进行艺术创新。
从1995年起,崔华开始尝试在大理石上雕刻花卉、动物以及伟人像等。他尝试采用纯天然黑色大理石材质,运用“针白黑”浅雕工艺及“黑白明暗”的光学原理,在黑色的“墨玉”上雕刻出黑白相间的美丽风景。这一影雕艺术集绘画、素描、摄影与雕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兼具西洋绘画的严谨造型和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
制作一件影雕,首先要选石材,以产自内蒙古的“蒙古黑”为最佳。然后要对石材进行抠圆、粗磨、水磨、上光、磨边、上蜡等10多道工序,使石面变得光滑、黑亮。
石材处理好了,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创作。影雕不同于一般的石雕石刻,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工雕刻艺术,最大特点是“以刀代笔、聚点成画”。崔华运用腕力,小锤子敲打在尖刀“钻石笔”上,笔尖在石上留下点痕,成千上万的点组成画面,兼具浓厚的金石韵味和独特的雕像风格。“通过调节笔点的疏密精细,以深浅虚实变化来表现图像,这种浅浮雕笔触感非常小,”崔华说。的确,墨黑的圆盘上,灰白的点组成清晰的图像,但是手摸上去,凹凸感并不明显,倒像是机器烙印的手感。但细观图像,却绝非冰冷的机器可为。作品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带着雕刻者的感情和温度。?
一件直径40厘米的圆形作品,一凿一刻,“点数”以几十万次计算,这道程序要花费一周时间,一件作品才能呈现出来。
“一个小蝈蝈就要做一个礼拜,腿上的纤毛、头上的胡须都要细心雕刻。”崔华说,“雕刻细节的时候要用放大镜,特别是眼神、头发丝,一点雕不好就出不来神韵,一处手滑整个作品就全废了。”
2009年,崔华成立了影雕艺术工作室;2010年,崔华影雕作品和日照的黑陶、农民画一起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他的伟人影雕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一张150件圆盘影雕摆件的订单刷新了他的订货纪录,“从博览会结束一直忙到年前!当时最大的一张订单,得到市场认可让我更加有信心!”
亿万个点组成画面,数十年手上功夫成就梦想
一张半旧的茶几,崔华已经摩娑了半个钟头。
男主人一句“汉白玉”让崔华立刻被这个茶几吸引。
木几腿、木板镶着一块汉白玉的平面,平滑、光洁、润泽,可周边的木板已经磨损,还有几处掉漆了。“老板,这个茶几卖给我吧!”崔华放下1000元钱。“你买个新吧,我这茶几都十多年了!不值钱!”老板吓一跳。
2011年,在常购石材的客户家里,崔华第一次得见汉白玉,一见倾心。
虽然只是一张旧茶几的桌面,但崔华计算着可做成两个圆盘摆件。
墨玉影雕只能用“黑白灰”三色表现人物和风景,崔华想尝试给雕刻上色,此前曾在白色地板砖、进口彩玉等材料上试验,均因质地不佳、脆弱易碎等没有成功。
于是,他想到了汉白玉。正巧,在这里与汉白玉不期而遇。
一番商量后,崔华以500元带走了这个茶几。
回到家后,一刻都不能等。崔华立刻将汉白玉切割、打磨,正好可做两个直径为46厘米的圆盘。
用汉白玉进行微雕,这在全国还是一个空白。最大的难题是脆弱易碎,一般没有选择汉白玉作为原料进行微雕的,成功率只有40%。崔华打磨的汉白玉圆盘,最薄处只有3mm左右。“就想快点见到效果,见到作品!”满腔激情,却又小心翼翼,崔华连夜加班,构图、勾线、雕刻、上色……连轴转了好几天,一枝牡丹终于绽开在汉白玉盘上,娇艳欲滴。“润!透!又显色!又透光!”崔华大喜过望。墨玉影雕只有黑白灰三色,而汉白玉雕刻可以实现上彩;淄博的刻瓷可以上彩,却远不如汉白玉的材质细腻、润泽,正反面都可透光!
然而,崔华很快发现了新问题:用丙烯上色,不怕水、饱和度好,但容易渗色;用油彩,饱和度又不如丙烯……
从颜料、石材等所有相关因素中,他不断尝试、否定,再尝试、再否定……足足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终于解决了汉白玉雕刻中的上色问题。
2013年1月8日,崔华的影雕作品《人民的好总理》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双手接过收藏证书的那刻,崔华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国家级的纪念馆,一般只接收高等院校师生或著名艺术家的捐赠,而我一个农民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可,我感到无上的荣光!”
2015年6月,第三届中国—中亚论坛在日照举行,崔华为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私人定制的影雕白玉盘,被作为国礼赠送出去,成为代表两国友谊永恒持久的纪念。“同时用了影雕和油画的技巧,永远都不会掉色失真,除非受到外力损害。”崔华自信满满。
2016年3月,崔华的“三庄石雕石刻”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崔华荣获山东省第十届“泰山文艺奖”,日照市第三届“日照文艺奖”,2018年被评为日照市东港区首届“海曲文化之星”。2018年,崔华作品荣获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优秀民间手工艺精品奖;2018年、2019年,崔华作品在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连续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在313省道旁的三庄石雕石刻传习所里,崔华建起了影雕艺术展厅,有汉白玉的彩色雕刻,也有墨玉的“针白黑”浅雕作品;有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圆盘摆件,也有高达两米的落地屏风石刻;有人物、动物、花鸟,也有字词诗句……明暗与虚实、摄影与雕刻,令人目不暇接。
工作室里,崔华正和弟子一起雕刻一件《虎图》。阳光透过窗子射进来,不时有风吹过,小锤子叮叮当当,汉白玉盘上,虎背上的毛发逐一显露纤毫,似乎要随风拂动起来……
相关链接
崔为华,又名崔华,生于1967
年,东港区三庄镇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庄石雕石刻”传承人、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黄永仓)9月1日,莒县人武部邀请日照市国家安全局吴瑜彬科长为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反奸防谍课,从思想...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