碁山转秋千会 秋千转来好收成

黄海晨报 2020-08-03 09:49 大字

全媒体记者 谢岩 通讯员 陈德耀

“爸爸,看我!”

莒县碁山镇西山旺村文书王开军刚走出村委,沿着小路往下拐,拐角处脆生生的喊声响起,他扭头一看,8岁的女儿正在广场边的秋千上荡悠。

不足8岁的小孩,独自荡2米高!大人应该呵斥过来,忙不迭地叫停吧!

“真棒!好好转,越转家越旺,越转越有钱!”看到女儿独自悠荡那么高,没想到父亲王开军竟没有担心,反而大声鼓励了女儿一句!

“在咱碁山镇西山旺村,哪个孩子不是这么悠荡大的?我小时候都在秋千架上倒挂金勾呢!”80后王开军笑着说。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交映画秋千”

转秋千,是碁山镇颇具特色的传统文体活动之一。

转秋千最活跃的村庄,分布在碁山主峰以东,以狮子门口、长宁、西山旺、大林茂、大野场、小河等村为中心。这里的孩子从六七岁就敢在丈余高杆上系绳摆荡,青年男女则通过秋千盛会,相互交往,年过八旬的老翁,仍能攀枝献艺。

有关秋千渊源的记载,首见《事物记原》“齐桓公北伐山戎,将秋千之计传于齐……”此地居齐长城之阳,居穆陵关之门户,或许是秋千传入的最早地域。后来汉武帝在后庭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们耍绳戏为乐,为避忌讳,将“千秋”二字倒转为“秋千”。后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唐时秋千之戏盛行。据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杜甫的诗《清明》中有“十年蹴鞠将雏运,万里秋千习俗同”的描写;韦庄也在《长安清明》一诗写道:“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交映画秋千。”

另有一种传说:金、元之交,莒地多战乱,民不堪命,每当春月饥荒,常有迫于徭役、饥饿自缢之民,村中遭此惨事,乡老里胥为消灾祈福,必去寺观请僧道作法。碁山净土寺僧人长于武术,作法时必在坛场立起百尺千杆,作飞千表演,临空抛撒纸符,名曰驱逐缢鬼。礼成后告之施主,须还三年秋千神愿。于是每年清明节前,村上善男信女为避灾驱邪,便效法飞千之技,后相沿成俗,演变为秋千盛会。每逢清明时节,当地家家户户在院中或门前空地上搭起秋千架,让家人悠荡,以示人丁兴旺,收成更旺。“转秋千”在当地也称“转悠千”,取“(越)转(越)有钱”的谐音。

明代莒北诗人李开先,留有摩崖诗一首:

彩架达长河,女郎笑且歌。

身轻如飞燕,手捷似撂梭。

村落人烟少,秋千名目多。

从旁观者惧,仕路今如何?

以此看来,明代莒北秋千之戏业已称盛。

莒县转秋千,从每年春分之后开始筹备至清明节黄昏结束。东道村在转秋千盛会期间,周边村民舞龙舞狮前来助兴,周围村民争相上架,表演竞技,民间剧团唱起周姑戏,摊贩也聚拢来,人们看表演、打比赛、买东西,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形成了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盛会。

“纸花如雪漫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秋千节所立杆架,高十余米,在高杆顶端装有“米”字形8根横吊棒,形如倒置伞骨,棒末端各栓有5米许双股绳索两条,下连一个“牛锁头”代替千板,如此,8棒系8个锁头,间隔均匀。立杆基部装一转动机关,从杆顶帽部至地面有多条固定千杆的斜拉绳索,并不影响主杆转动,绳索上下装有五颜六色的小旗。远远望去,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彩楼。

举行秋千盛会的早晨,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者云集,有说有笑。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场面,胜过传统的庙会、社戏。

盛会在10点左右开始,有长者敲锣以定秩序。眨眼间,主持者敏捷地爬上吊索,向四方观众施礼致意,随即开始献上绝技,讲究典雅、优雅,禁忌过分惊险和锋芒毕露的套数。此后,首批攀杆者皆红妆少女,她们坐稳千板,先是轻轻起荡,继之随杆慢慢旋转,其转速由缓变急,千板上的少女,忽而登板而立,平伸双臂,名曰“凤凰展翅”。

凤凰拢翼之后,表演者直立千板,且转里荡,先是相向曼舞,而后逆向狂飞,形如织女投梭,此套式名曰“织女飞梭”。

一会儿,梭停机止,坐板少女摆绳垂直,同时握绳起立,悠忽间又是一阵快转飞荡,此时稳立千板的少女,抛撒出五颜六色的纸屑,名为“天女散花”。当年郑板桥过莒观秋千会,曾有诗为记:“纸花如雪漫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随风摆,好将蝴蝶斗春归”。

午后,开场锣响起之时,八副千板上飞速地爬上了16个小伙子,有的“拿倒顶”,有的作“金鸡独立”,也有的表演“喜雀登枝”……此时架杆转速加快,如急旋巨型陀螺,坐板摆荡像在空中画成圆弧。正当观众眼花缭乱之际,千板上的表演者同时故作失足倒栽状,脱板直落,观众惊呼,他们却同时双脚倒勾千板,来了个“倒挂金钩”,令观众惊叹不已。

金钩脱挂之后,16名小伙子,手握摆绳,足离千板,忽而

拧身斜向左侧,忽而斜向右方,动作优美敏捷而又惊险,此曰“壁虎倒爬”“鹞子翻身”。

鹞子停翻,荡势转缓,眨眼间4名表演者,各占两副

千板,平分成4组。这4人一板着胸,一板着膝,挺身面

地悬卧;另有8人,一骑其背,一跨其臂,如此4组同

时飞转,如同天马行空,矫健活泼,名曰:“麒麟

送子”。

继上述节目之后,各路高手的表演还有:“老虎蹲山”“霸王观阵”

“太公钓鱼”等等,扣人心弦,美不胜收。

“东风吹醒梨花梦,月在秋千别院西”

新中国成立后,莒县“转秋千”盛会一度达到顶峰,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直未曾间断,但在改革开放后,却日渐式微。2007年,“莒县转秋千”被列为日照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碁山镇政府恢复了一年一度的秋千会,成为该镇文化旅游品牌“周末碁山”的一个特色项目。“老头子,你不能上悠千!”“谁说我不能上?我转了一辈子的悠千,打小就能上,现在还不能上了?”83岁的庙连庄甩开了老伴的手,昂首阔步地往秋千会的人群里走。“大爷爷来啦!”“老庙头!”“庙老!”……

一时间人群一阵欢呼,大家给庙连庄让出一条道。2019年,第三届碁山转秋千会上,西山旺村83岁村民庙连庄不顾老伴劝阻,要给大家表演秋千“绝活”。只见他利落地上了千板,下边立时有人转动秋千轴,整个秋千转了起来。庙连庄也不含糊,上了千板后,用手抓住挑翅,竟攀上了挑翅!人群中又是一阵欢呼!“宝刀不老啊!”“还和他年轻时一样啊!”……

却见庙连庄蹲在挑翅上,慢慢坐下,却把腿伸向了邻近的另一个挑翅,很快,肩枕一个挑翅,腿踏另一挑翅,整个人竟躺在了秋千上!

庙连庄还两手抱臂,作势眯了眼。“老虎睡觉!”人群中有人喊出了这一架势的名字,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到底还是老一辈的技艺精湛!”王开军和一帮80后、90后的小伙伴们都纷纷称赞着,竖起了大姆指。在莒北,老一辈转秋千传承人日渐衰老,可是千百年来,转秋千活动锻炼养成了当地人勇敢、矫健、敏捷的形象和热情、奔放的村风,一代代的年轻人仍然热爱这项传统运动,2019年,王开军被评为莒县转秋千会这一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小时候,每年清明前,我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守着秋千,晚上也去,恨不能不睡觉去转秋千!”在王开军的记忆里,清明节前,村里的秋千是村人自己转的,到了清明这天,就得留给来走亲戚的外村人转。清明节一过,秋千架就拆除了,再想转,就得等到第二年清明节了。

2017年,第一届碁山秋千会前夕,西山旺村以上好的榆木和槐木做秋千架和挑翅,还给每个秋千板备了安全绳。秋千会后,转秋千和小秋千也没有拆除,仍然立在西山旺村的广场一侧,村委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本村和邻村的人们可以随时畅玩。

午后的阳光静静洒在秋千架上,仿佛有人们的欢歌笑语在回荡,“等到晚上,人们到广场消闲时,这秋千架上又是满座的!”王开军说。月下转秋千,当是恰如明代前杨家官庄进士杨光溥的诗句“东风吹醒梨花梦,月在秋千别院西”。

新闻推荐

让城市更文明

7月30日,莒县浮来山街道开展“创城知识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该街道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上街义务...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