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探索农业生产托管“党社服”新模式 “田保姆”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王崇香 姜在新 韩学雨
莒县招贤镇招贤四村村民李宝增的农田里,一行行玉米长势旺盛。今年,他除了把正在经营的70多亩家庭农场土地托管给莒县金丰公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还把自家十几亩家庭承包地也托管了。
“往年,自己采买农资、协调农机,还要雇工十几个人来帮忙种植,两三天都干不完。今年,俺把土地托管了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省心省力又省钱,而且玉米的出苗率和长势都比往年要好得多。”李宝增说,从种子采购、化肥科学配置、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施药封地,播种90多亩地仅用了半天时间。
“生产托管真是好,不用出力,不用太懂技术,能省钱还能多卖钱!”在东莞镇中法牛山村,党支部领办的月亮湾合作社理事长刘加义和社员王金标望着生产托管的150多亩稻田,心情愉悦。
在刘官庄镇邵家泉头村,60多岁的村民邵明钱加入了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统一托管给了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什么都不用管,比自己种收入还多,年底村里还有分红,我现在没事就帮儿女看看孩子、打打零工。”
不用自己下地干活,农户当起了“甩手掌柜”。今年以来,莒县农业农村部门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试点两项工作创新结合起来,探索农业生产托管“党社服”经营模式,即“党支部+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党支部搭台、合作社架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唱戏的方式,将原来一家一户细碎化耕种的土地通过土地入股或生产托管的形式集中连片,对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托管。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经营组织化、技术集成化等优势,提高土地经营的机械化、规模化效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青壮年可以安心外出打工挣钱,老年人安享晚年。
这其中,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担当“田保姆”的角色。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村党支部牵头,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的土地由合作社全部统一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由其开展规模经营。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入股农民除每年获得固定保底金外,还可从合作社土地经营收益中获得一定比例分红,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良性发展。
对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服务(劳务)型合作社,整村开展生产托管,土地产出的农产品全部归农户,农户也可以将农产品直接卖给服务组织,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种不了地”“种不好地”和“无人种地”等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0多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生产托管面积达20000余亩,其中全托管面积4000余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厉倩通讯员李瑶)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今年以来,莒县洛河镇...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