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把“农民工学堂”开在田间地头,优先为学员安排工作 学堂有“名堂” 就业有保障
莒县工友创业园内,村民接受服装手绘艺术培训。(□吴宝书 栗晟皓 报道)□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汤博洋
7月6日,在莒县龙山镇嗡嗡乐田园综合体的特色产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蜂蜜及蜂文化衍生产品摆满了货架。导购员李霞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前来参观购物的游客讲解蜂文化知识和产品特点。
“多亏农民工学堂,我和老公终于重新上岗,俩人月收入加起来过万。”李霞高兴地说。
就在今年春节前,李霞对蜂蜜产品还一窍不通。她家住在临近村庄,之前在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工作,老公刁建利靠打零工贴补家用,10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服装加工贸易的国际行情不景气,李霞失业了,刁建利也无事可做。刁建利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们的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一筹莫展之际,李霞听朋友介绍,莒县总工会联合当地企业、农业产业基地等开办工友创业园,设立了“农民工学堂”,对失业或待业的农民工进行培训,还免费为其匹配工作岗位、提供创业指导,李霞决定报名试一试。
经过一番交流,莒县总工会立刻根据她的个人情况和主观意愿,为她选择到嗡嗡乐田园综合体的农民工学堂进行就业创业培训。
“农民工学堂每周开课,培训的内容都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实用。”李霞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她在产品体验中心已经独当一面,取得了稳定可观的收入。刁建利在“农民工学堂”培训后,在嗡嗡乐园担任导游,因其表现出色,还被返聘为农民工学堂讲师。
以工友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日照市各级工会把服务农民工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通过建立“农民工学堂”,创新实施“劳动模范+创业园”、“技术能手+创业园”等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优先为学员安排工作岗位。同时,按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见效果。
疫情发生以来,日照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农民工学堂”作用,建立起系统性、长效、闭环的培训机制。截至目前,日照市各级工会已开设“农民工学堂”36所,组织举办培训260余场次,培训农民工18000余人次;16家省、市级工友创业园直接扶持3300余名农民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成功就业、创业。
新闻推荐
近日,在莒县安庄镇前丁社区,村民们正在跟“安庄剪纸”传承人学习剪纸。据了解,“安庄剪纸”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