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振兴乡村“经济曲”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6月22日,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描述虽只有短短43字,却字字珠玑,力透纸背。
作为城市后花园、国家生态镇,东港区南湖镇如何借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打造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6月17日,在南湖镇西沈马庄合作社基地,记者看到,已经1米多高的油桃树苗,在如织的细雨中愈发青翠欲滴。
“为了抢农时先种了树苗,现在正在挖沟槽,准备再盖上大棚,一共5个。”村党支部书记赵龙新告诉记者,他们的油桃长势良好,到明年4月份就能结果。
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村,却跨行业大胆“试水”水果种植,这个变化正是源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推广。
面对近年来劳动力外流,大棚荒废较多,农民收入很难突破的现实,西沈马庄将发展方向锁定在南湖镇正在推广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上。
“一个油桃大棚毛收入达五六万元,好管理,一个劳动力就够了,而且市场前景好。”经过多次到烟台、威海、莒县等地取经后,村“两委”“拍板”作了决定,流转土地1.5公顷,注册成立东港区引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鲁油5号油桃的种植,合作社还栽植了经济价值高的大叶女贞、瓜子黄杨、北海道黄杨等绿化苗木。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好放大了这个优势。”南湖镇党委书记柴岚民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一条值得探索、推广的新路径。
方向找准,路径已定,成败在人。
南湖镇成立工作推进、业务指导、监督管理、金融服务以及生产保障5个工作小组,从健全合作社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到统筹做好金融服务,再到带头人培训,事无巨细全面助推合作社“落地开花”。
“产业的选择一定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基本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南湖镇组统委员闫力介绍,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工作组还动员村干部走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将合作社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弄清楚、学明白,在产业选择上把好方向、找好路子。
产业要发展,绕不过一道“钱坎”。在市派南湖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牵线搭桥下,农行东港支行为经济基础薄弱村送来“富民贷”“强村贷”等金融产品,为合作社发展插上了“金融”翅膀。
“不能只靠传统种植,要创新、要突破,果园种植与采摘、旅游相结合,这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彭家河村的这山那水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2个多月,村党支部书记李合业说,作为传统苹果种植村,他们不仅要依托积累的经验发展高端水果种植,还要修葺鱼池、种上荷花,发展垂钓,建设韭菜、蓝莓、香椿等优质果蔬大棚。“仅观赏垂钓这一休闲项目,预计能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
不同于西沈马庄、彭家河村的转型升级,借力山河弥香和东旭农林两个已经入驻的大项目,下坳村成立领航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软枣猕猴桃的种植、采摘、销售及育苗做“文章”。
“钱投进去,亏本怎么办?”面对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王兆字细算经济账:“我们种植6.7公顷软枣猕猴桃,预算四年投入150万元,三年后成果,每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按照保守价格20—30元之间估算,预计当年收益本金的70%,社员每股分红700元左右。
事实上,不仅产业发展有“钱景”,王兆字还告诉记者,山河弥香和东旭农林给予全程技术支持,还负责产品的统一销售,让社员没有后顾之忧。
打破村域界限,将分散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资源通过市场紧密联合,借助“四联四促”行动在全区的开展,下坳村还联合西马陵、东黄山、上坳村、上湖4个村庄发展软枣猕猴桃产业园,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连片打造村庄抱团发展的新模式,培育软枣猕猴桃优质农产品品牌。
“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老百姓受益。”如今,在南湖镇,已有18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为经济发展壮大找到了出路,也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董萍萍)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