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上雕刻、作画、十字绣 90后青年教师张淼:蛋雕艺术为抗“疫”加油
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图
说起雕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大多是各种石材雕成的作品。可你有听说过在0.2毫米薄的蛋壳上雕刻吗?十字绣很多人并不陌生,可你听说过在鸡蛋、鹅蛋上绣十字绣吗?
莒县洛河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张淼,将生活嵌于蛋壳上,赋予蛋壳新的生命。在蛋壳上雕刻、作画、十字绣,这究竟是门什么艺术呢?
6月12日,带着疑问,记者走进莒县洛河中心小学,走进这门刀尖下的“脆弱”艺术———蛋雕。
“原来还有蛋雕这一门艺术啊!”
1991年出生的张淼,受祖辈影响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大学毕业后到莒县洛河中心小学担任美术教师,良好的美术功底为她从事蛋壳雕刻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剪纸群中,遇到了蛋雕类的第一人,他分享了一个蛋雕作品徐悲鸿的《奔马图》,这一幅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跟他聊天儿,慢慢地了解到,原来还有蛋雕这一门艺术啊!这正与新教育不谋而合。于是,我就开始努力地探索,通过这五年来的努力,我也开始对蛋雕这一艺术,有了了解,并且作品有了一些突破。”说起与蛋雕的初识,张淼打开了话匣子。
远在明清时期,就有民间艺人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在蛋壳上作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刀一 刀,极其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意志品质。要想作好一幅精致的蛋壳画作品,需要从选图到蛋壳挑选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认真。
“最初的时候,我拿过一个鸡蛋来,不知道怎么样把图案拷贝上去,毕竟鸡蛋它是椭圆的,我平时画画的时候都是一个平面,如何在这光滑的上面烙上图案?这是一个难题,我去找老师探讨,慢慢的一遍一遍地试,画的次数多了就会了。通过不断努力,原来只要把速度放慢了,就可以画出一个很好的图案来了。”
最后能否成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的关键步骤———雕刻。在轻薄易碎的蛋壳上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下第一刀开始就充满挑战。雕刻时,应注意用刀的力度、角度及蛋壳颜色的变化,达到自己想要的最佳效果。这是整个蛋雕过程中最为繁琐、艰难的一个步骤,需要长时间的雕琢、研究。
雕刻时,张淼神情专注,蛋壳与砂纸摩擦的声音,就像一曲优美的音乐。她说,这会让她忘记生活的烦恼,沉醉在静美的时光中,潜心钻研这门技艺。
研究蛋绣技艺,作品让人惊叹
现在张淼主要制作普通蛋雕、镂空蛋雕和蛋绣。普通蛋雕就是用鸡蛋壳,根据蛋壳由外及里的颜色渐变,刀子停留在蛋壳的哪一层便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皮颜色较深,一般做底色,越往里刻颜色越浅,但是由于蛋壳很薄,力度一定要拿捏准。镂空蛋雕是将蛋壳雕刻成镂空图案,利用镂空技艺展现出层次感和美感。张淼介绍,镂空蛋雕主要使用鹅蛋,制作出来更美观大气。
蛋雕、镂空蛋雕的制作时间基本为三四个小时制作一个,但是做一个蛋绣则需要一天的时间。在洛河中心小学四楼的校本课教室内,张淼的蛋绣作品《十二生肖》,惟妙惟肖,让人惊叹。
张淼说,蛋绣可以理解成将十字绣绣在蛋壳上。那么蛋壳上哪有眼?在蛋壳上穿针引线是怎么做到的呢?张淼现场给记者做起了蛋绣。她首先拿了一个消毒过的蛋壳,用铅笔在蛋壳上画轮廓。“先要把针眼定位好,这样才能穿线。”张淼全靠眼睛给密密麻麻的针眼定位,每个针眼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毫米左右。一个蛋绣上的针眼少说也得几百个,定位好之后,她便开启了雕刻机,左手握蛋壳,右手拿牙钻,开始钻眼。力度稍有不均,便会使蛋壳破碎,功亏一篑。
打好针眼后,开始穿针引线。但蛋壳不是平面,要想在蛋壳上穿针引线,怎么由内向外引线成了难题。张淼介绍,现在全国的蛋雕艺人普遍做蛋绣的方法是,提前将蛋壳剖成两半,这样就将蛋壳可以看似平面来操作了,来回穿线也比较容易,待做好绣活后再将两半蛋壳拼起来。
“但是我认为这样就破坏了蛋壳的完整性,我自己研究出了从蛋壳底部挖孔的蛋绣技艺,因此我做的蛋绣是完整的。”记者看到,张淼在蛋壳的底部打了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用镊子夹住针线,从底部小孔进入内部。动作娴熟到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青年老师的针线技艺。
“抗疫”系列作品登上学习强国
一支笔,一把刻刀,手指轻轻舞动,大到鸵鸟蛋壳,小到鹌鹑蛋壳,普通蛋壳在张淼的手中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经过五年的坚持和努力,她的蛋雕技艺也越来越娴熟。2019年获得莒县蛋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以往在人们看来毫无用处的蛋壳,到了张淼的手中,却成了表达思想内涵的艺术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一个漫长的寒假让张淼总想做点什么,再三思考后,她决定以钟南山院士为题材创作一幅“抗疫”作品。说起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张淼说:“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从广东到武汉,乘坐了高铁无座,在餐车上疲劳的那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就选用了这一题材。”今年的2月15日,张淼的“抗疫”的系列作品经过层层筛选登上了学习强国。
能在小小的蛋壳上雕出一片天地,功夫也是了得,如何让更多的人感受刀尖上的艺术,2019年,洛河镇中心小学将蛋雕技艺列为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张淼的传授引导下,开始走进这门艺术,了解这门艺术,发扬传承这门艺术。
“我特别喜欢蛋雕,看见老师在办公室,经常拿着工具在雕刻鸡蛋,平时,只见妈妈,炒鸡蛋吃,但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又发现了张老师把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品,就非常喜欢,也非常好奇,现在我已经是张老师的徒弟了”。三年级学生仇泉灵说道。
如今,张淼正带着她的小徒弟们用刻刀雕琢青春与梦想,传承蛋雕技艺。
以蛋雕为载体宣传推介日照
蛋雕工艺作为我国民间手工艺雕刻艺术范畴中的别样艺术,手工艺者在一碰就碎的蛋壳上,进行艺术加工,变腐朽为永恒。那么,蛋雕技艺要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呢?
“我认为蛋雕之所以能称得上巧夺天工这四个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于它的脆弱,如果它像石头一样坚硬的话,蛋壳就失去太多的意思了。”张淼说道。
2019年5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淼获得了一个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创作新作品、增加新题材,最终申请通过,张淼成为莒县蛋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觉着我们要在保留原技艺根本的基础上,大胆地突破和创新,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尊重我们老前辈,争取在他们的基础上我们能更进一层,有梦想就去追吧,其实我觉着人最应该尊重的就是自己以及我们所掌握的这门技艺。”
张淼作为莒县非物质文化蛋雕技艺的传承人,在做好蛋雕技艺传承创新的同时,也以蛋雕为载体,宣传推介日照文化、莒文化。
“下一步,我的打算是我先成立自己的一个工作室,宣传这蛋雕艺术。在题材方面,我主要偏向于旅游文化,比如说大海、银杏树、浮来山,做一些日照旅游、莒文化历史方面相关的题材。等古城建成以后,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蛋雕艺术,同时,了解莒国文化。”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90后的张淼,正在用手中的刻刀,雕琢自己的人生与梦想,守卫精神财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厉倩通讯员崔宝磊)连日来,莒县城发集团多措并举安排部署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步推进,...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