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一己之力将多重角色都做到完美,她以寸心大爱用家风引导村风,她十几年如一日,用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堆积起了生命的宽度、品格的高度和心灵的深度 解读全国道德模

黄海晨报 2020-06-03 10:33 大字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王哲

她是村民口中的好支书,十年前接手一个“乱”村,十年间带着村民战天斗地,钻矛盾窝、办棘手事,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妇,丈夫瘫痪2年,她不离不弃,用柔肩扛起整个家,背着丈夫四处求医,自学按摩和推拿,用爱战胜了病魔,让丈夫重新站了起来。

她还是孩子们心里的“好妈妈”,大姑姐和姐夫意外离世后,她主动收养三个孩子,视如己出,抚养他们成人成才。她重家风家教,经常牵着孩子的手从事公益活动。

她叫接晓燕,是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东关二街党支部书记,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日照唯一一位获此荣誉者,实现了日照市历史上全国道德模范重大典型零的突破。

“宁愿脱层皮,也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2008年以前的莒县东关二街,着实是令人头疼的落后村。而对于接晓燕的生活而言,却是安之乐之。那时她是东关二街的计生主任,同时还在陵阳镇承包恒温库做点果蔬生意,手里有一支水电工程队,每年的收入还算可观。

春节刚过,一纸任命书让接晓燕和东关二街命运绑在一起———她走马上任东关二街的党支部书记,成为城阳街道“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支书。

面对挑战,接晓燕内心有过挣扎。丈夫相劝:“你干好你的计生主任就行了,就咱街的乱摊子,别说干好,就是稳定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

接晓燕却认死理、不认命,下定决心要“折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党委信任、群众党员拥护,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到底。”做村支书难,一根针头顶千条线;做女村支书更难,柔弱的肩膀要能扛得起大事小情;而做一个软弱涣散村的女村支书更是难上加难。

接晓燕上任第一件“棘手事”,就是村里的宅基地乱象,村里因乱多年不划分宅基地,大龄青年结婚无房,导致村民在村里空闲地抢占64处宅基,有5户已经盖起了新房,其余正准备建设。接晓燕随即开始了走家串户上门劝说,怀揣一颗公心,既身入又心至。

历经两个多月,终于做通了群众的工作,村里所有的违建被拆除,土地复垦。趁着热乎劲,接晓燕又接连解决了口粮田不均以及村里供电不足等问题。桩桩件件暖心事,让接晓燕的威信在村里树立起来,村里的各种乱象也得到有效解决。

2017年,又一块“硬骨头”砸到了接晓燕的头上———全县棚户区改造东关二街承接516户拆迁和竹木市场20公顷的腾空,涉及全村老百姓的利益,这是个千难万难的工作。村干部都为接晓燕捏把汗。接晓燕却认为有志气就能克难,领了“军令状”,带着党员们打响了“攻坚战”。

开弓没有回头箭,接晓燕下了“笨功夫”,她通宵达旦分析、核对每家每户情况,对号入座并制定相应的预案,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户甚至跑了十几趟。村里有12户群众因争夺父母遗留财产拒绝拆迁。她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对祖上遗留下的两套平房放弃了继承,无安置拆除。诚心打动人心,接晓燕一把尺子量到底,换来的是全村516户拆迁户100%签订了协议并进行腾空拆除。

拆迁过程中,接晓燕更是“一犁耕到头”,天天靠在工地上,长时间走街串巷,粉尘过敏导致她脸部肿胀,麻痒不止,她却轻伤不下火线,边吃药边坚持工作,东关二街如期实现了“零纠纷拆除、无震荡拆迁”。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接晓燕患上了“干燥症”,这种免疫系统病症无法根本治愈,接晓燕每天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来控制病情,但是接晓燕仍然怀揣一份简单而朴实的责任心,像不知疲倦的“奋蹄牛”,耕耘在东关二街的广阔天地。

只要功夫深,梦想总成真。“女汉子”带领东关二街这个“大家庭”干出了“新天地”。这几年,接晓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批发等经济,鼓励、支持、帮助村民经商,增加家庭收入,形成了家家做生意,户户有买卖,集体收入、人均收入在全街道遥遥领先,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自2010年以来,每年全村村民每人发放福利3000元,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4000元;新型医保894人,投入医保资金13.9万元;平安家园保险投保资金5175元;50—80周岁村民银铃安康保险投保资金7860元;为60岁以上老人付自来水费用5600元;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每桩白事村负担3000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的东关二街,经济蓬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后进生”变成了“模范生”。

弱脊梁两年背出一个“康复专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5年,接晓燕的丈夫刘柏松在高空作业时,不慎坠地,当场昏迷,双腿粉碎性骨折导致可能高位截瘫。苦涩、辛酸、无望……丈夫的事故让这个原本和美的家庭一度陷入绝望的深渊。

丈夫更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了,甚至一度动过轻生的念头。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接晓燕强忍悲痛,日夜守在丈夫的身边,劝慰丈夫。回家她也瞒着公公婆婆和刚刚入伍的儿子:“不碍事的,他福大命大,受了点小伤。”

丈夫出院后,接晓燕忙成了个“陀螺”,忙完村里的工作就赶回家为做丈夫做营养餐。夜深人静的时候,接晓燕翻阅学习大量的医疗和康复方面的医学书籍,把自己变成了半个康复专家,每天抽出时间陪着丈夫做康复训练。

即使面对丈夫再无站起来可能的诊断,接晓燕从来没想过放弃,她到处寻医问药,打听治疗方案。北京、青岛、济南……接晓燕背着70多公斤的丈夫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无惧风吹日晒,无惧异样的目光,接晓燕扛起的是家,背起的是爱。接晓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丈夫,丈夫也积极配合治疗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希望的种子在丈夫身上悄然发芽。2007年的夏天,接晓燕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正在厨房做饭,就听见丈夫喊:“晓燕,燕,你看看我会走了……”丈夫歪歪扭扭地从屋里走到了院子,接晓燕把手里的菜一扔,跑过来搀扶着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不懈坚持、风雨无阻,接晓燕用不离不弃的爱让病魔鞠躬败退,让丈夫重新站立起来。

接晓燕不仅仅是个好妻子,还是村民交口称赞的好闺女、好舅妈。1985年,接晓燕远在东北的大姑姐和姐夫因意外事故突然离世,只留下三个孩子。接晓燕知道了,二话没说,偷偷买了北上的车票,把三个孩子接到家里,承担起了三个孩子的抚养权。一下子添了三口人,家里的开 销花费也捉襟见肘。为了节省开支,她特意去学裁剪做衣服,孩子们的衣服都靠她来缝制。在接晓燕的悉心照顾下,几个孩子茁壮成长,外甥当兵考上军校,两个外甥女如今也都事业有成。

在东关二街,接晓燕还是“媳妇”们的好榜样。1984年,自打接晓燕进了电工刘柏松的家,她就把公公婆婆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事无巨细地照顾一家人的起居生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结婚几十年,从来没有跟二老生过气、红过脸,无论工作多忙,公婆过生日接晓燕从没忘记过。公公婆婆也待她像亲闺女一样,对她疼爱有加。

2013年,婆婆病重在床,接晓燕在床前悉心照料,老人临走时对儿媳念念不忘:“闺女,从你当了书记,看你都累瘦了!”接晓燕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妈,你看看咱庄里的人都富了,我瘦点也不要紧。”在对儿媳的不舍中,婆婆躺在接晓燕的怀里安详地走了。

好家风带出孝老爱亲好村风

不仅仅是在东关二街,在整个东关社区,谁家有事也爱找接晓燕,请她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在大伙心里,接晓燕就是“知心大姐”。社区里单亲的、有残疾的、有重病号的困难家庭,接晓燕都要挨个登门拉家常、问冷暖。

把村民当亲人,不是喊口号。“人都有个坎,该帮就得帮!”接晓燕常把这句话挂嘴边。

村里的困难户张属年的妻子有智力障碍,又遭遇车祸致瘫痪,常年卧床不起,仅有一个女儿上初中,接晓燕隔三差五就去看望这一家。一次听说他家又没钱拿药了,接晓燕当即掏出1000元给他。张属年靠着倒腾花挣点糊口钱,因为不是好花,也没有人买,只要接晓燕看见,总是自掏腰包把花全部买下,让他送到村大队院“充公”。张属年一家三口每年开春和过冬的衣服都是接晓燕一手包办。上级推广清洁燃煤,一入冬,接晓燕就把清洁燃煤送到他家里。张属年逢人就说:“老接对俺那是比亲人都亲啊!”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这是接晓燕的情怀,也是她的家风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都是接晓燕推荐给孩子们的必读书目,她还经常带着孩子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言传身教。全家人多年来相处融洽,子女相亲相爱家门和顺。好家风也带动了好村风,在接晓燕的张罗下,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谁家的老人走了,接晓燕第一个到场为去世的老人整理好颜容,穿好寿衣送他们最后一程。

热心公益的活动从来少不了接晓燕的身影,扶危济困、爱心捐助的名单里总有她的名字;养老院里有她送去的生活用品,留守儿童家中有她买来的学习用具;广场舞比赛中,有她健美的舞姿;节假日活动中,有她灵巧的手艺;一张张奖状,记载着她的荣光;一个个粽子,留给老人齿颊生香。接晓燕还到全县20个乡镇及县经济开发区巡回作报告,以自己的切实经历传承孝老爱亲美德。

接晓燕,一个普通的村支部书记,一个朴实的“好媳妇”“好闺女”,十几年如一日,将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做细做实,用柔肩担起了“小家”的和睦,扛起了“大家”的幸福,身体力行诠释着孝老爱亲的朴实美德。

新闻推荐

莒县住建局打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攻坚战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霞通讯员许洋)为进一步推进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及扬尘治理标准化工作,近日,莒县住建局召开全县在建工...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