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20岁,她走在传承过门笺的路上
全媒体记者 王娟
00 后
再有两个月,也就是今年7月,莒县于家第五代传人,20岁的在校大学生于志雯将迎来第一次大考,申报莒县过门笺县级传承人。
在申报的作品里,她初步设想在过门笺这门民间老艺术里融入日本浮世绘色彩配搭方面的精髓。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个是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一个是有想法、有追求的00后,他们的碰撞终究会幻化出无限可能,就像采访时于志雯说的,“我的未来不设限,握紧手中的刻刀,刻画出无限种可能”。
既不乏天马行空般的大胆想象,也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打磨。
这也许是时下00后的真正标签。
有耳濡目染的喜爱也有家族的传承使命
一张木制方桌,一溜圆的、方的、平的、尖的刻刀一字排开,刀刻木板声、木槌敲击声不时传来。
爷爷戴着老花镜,娴熟地运用各种刀具,根据图案不停地变换刻刀,随着刀起纸落,一头线条流畅、活灵活现的耕牛跃然纸上。
黄昏的阳光从窗户上倾斜而下,原本被爷爷工作室里的饼干、花生米吸引而来的小志雯,忘记了饼干的甘甜、花生米的醇香,反倒被爷爷手中花花绿绿、造型各异的纸张吸引,上面的牛郎织女煞是好看,送子观音的菩萨面慈心善,斗牛图里的两头牛神气活现,百虎图里的老虎威风凛凛……
过门笺在6岁的小志雯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
转眼间12年过去了,爷爷于永胜已经去世,姑姑于红接过爷爷的衣钵成为第四代传承人。而在2018年的夏天,18岁的于志雯也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参加高考、成为于家第五代过门笺传人。
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是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据考证,明代莒地民间就已经盛行贴过门笺的习俗。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排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00后的大学生和古老的民间艺术似乎很难牵扯到一起。
“耳濡目染的喜欢和家族传承的使命让我拿起了刻刀。”于志雯这样解释。
爷爷的工作室是于志雯最忘不了的地方,那些陪着爷爷作画的黄昏,那一张方桌、那一阵阵刀刻声是她闭上眼睛就能呈现在眼前的场景。
“那时候在爷爷的带领下,已经喜欢上了过门笺。”
高考结束后,于志雯正式拜师学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于家第四代过门笺传人也就是于志雯的姑姑于红成了她的师傅。
“姑姑站在爷爷的肩膀上将过门笺融入多元的现代艺术元素,为更多的人欣赏。我站在姑姑的肩膀上,更有责任和使命推动它向前发展。”
民间老艺术原来也很“烧脑”
“志雯,用‘和合福共生’为题刻一组套色过门笺,从起稿到‘拉膛子’由你独自完成。”
2019年暑假,拜师学艺一年后,于志雯根据姑姑的“指示”开始单枪匹马上阵,独立创作一组过门笺。
在过去的一年里,于红注重的是于志雯技术的打磨。寒暑假里,于志雯每天都到纸语工作室打卡,跟着于红磨练技艺。
但是师傅能力再强,徒弟终究要靠自己立足。
在炎热的夏天,于志雯泡在了纸堆里。起稿、构思、创作主体物、搭配色彩、动手刻制、拉膛子……
“真的是不自己上手,不知道过门笺竟然如此‘烧脑’。”
过门笺是通过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合福共生”过门笺最大的主体物就是荷花。
厚厚的古代文献堆满了工作桌,电脑桌面上满是荷花的纹样,有修改过的,有网上下载参考的,还有国内外国画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每天要看古代、现代的荷花纹样上百幅。”找纹样还只是第一步,再创作才是关键。
“也许找了上百幅图片进行融合,最后可能只用了一点,因为剪纸要刻出来,刻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间断,必须一刀成型,否则线条不流畅就是次品,行家一看就能看出来。因此在进行二次创作时,要反复推敲,不但要画出来好看,还要能剪能刻。”
“其次要有原创性,不能照搬别人的作品,要区别于人们对荷花的固着印象。譬如看到一个荷花你想到的一个形象,而我们要规避这种形象,但是还要看到就知道是荷花。”
一次次创作,一次次修改,于志雯每天六七个小时穿梭在书籍、电脑、刻板之间。一周后,终于按时交上了作品。
姑姑对作品肯定之余,也给出了建议。在第二张过门笺中,于志雯将一只蜻蜓放在了荷花下边,姑姑提议放在荷花上边更合适。
“我更多地考虑图案如何组合更好看,姑姑则是通篇考虑,既要好看,又要寓意美好,还要符合老百姓心中的审美。”于志雯更加意识到了小小的过门笺还藏着这么多的学问。
“看似简单的图片,要经过反复推敲,包含着无限的心思在里边。”于志雯现在再看民间老艺人作品,更多的是揣摩其中的老味道和作者的巧妙构思。
过门笺与 00 后碰出怎样的火花
再过两个月,今年7月,于志雯将要迎来第一次大考,申报莒县过门笺县级传承人。
“虽然是于家的传人,但是也要用作品说话,才能得到真正认可。”
“准备用一幅长卷,讲一个民间故事。比较偏向于孟姜女哭长城和牛郎织女这两个题材。”于志雯在上网课之余,更多的精力放在备战传承人申报上。
“民间故事传统经典、场景多元、巨像,有发挥空间。”但是于志雯并不会中规中矩地呈现和创作,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配色上想学习日本浮世绘的表现手法,日本浮世绘的配色虽然是学习了我们的国画,但是在参考的基础上有创新,画面颜色格调统一,观赏性很强,可以借鉴到过门笺的颜色搭配上。”
自从爷爷辈开始,于家就创作了套色剪纸,姑姑于红在此基础上又将套色剪纸的层次感立体化,于志雯想在色彩搭配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之前,于志雯独自完成了《门风》《山海日照古树茶香》(长卷)衬色,这是师傅对她技艺的磨练,也是认可。
“我还想做文创,装饰画、书签等等,像故宫的文创产品那样,既接地气又有市场。”
两年前的一次故宫之行,让于志雯记忆犹新。
“胶带贴、书签、扇子、杯子、小镜子……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故宫做得都很精致、受欢迎,粉丝群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真希望过门笺在文创产品上也这样畅销。”于志雯满脸希冀,“我想在姑姑文创产品的基础上,让过门笺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过门笺,这样就会更有生命力。”
“不过,这些现在只是脑海中的想法,具体怎样实现,也要一步步地摸索。”
天马行空地展开设想正是现在00后的特点,也是这个特点让他们的未来不设限,在未来也许会给我们更多惊喜的答卷。
新闻推荐
据@新华视点4月29日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唐一军为司法部部长,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