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墓惠民生 移风易俗漾新风 莒县蹄疾步稳推进殡葬改革

日照日报 2020-04-03 00:55 大字

全媒体记者 厉倩

郁郁葱葱的松柏迎风摇曳,平整光滑的路面通畅无阻,青石砌成的墓碑庄严肃穆……这样设施美观、新颖静谧的建造风格,如今已成了莒县135处公益性公墓的“标配”。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又有利于减轻群众的丧葬成本和负担。

基于此,自2018年被山东省确定为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莒县便立足实际、反复考察、多方论证,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一个越来越文明规范、绿色生态的殡葬管理新格局正在全县范围内徐徐铺开。

合理规划———

推进生态节地

过去,在风光秀丽的城市周边,一个个坟包和墓地充斥在山场和林地,“青山白化”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还容易引发火灾、破坏人居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凤凰岭公益性公墓的出现恰逢其时。该镇动用机械,把高凹不平的地,修整成了阶梯式的三整块,用21天的时间,从土地性质、容积率、绿化率、穴距、穴道、宽长高深、附属设施等多方考量,建造起配套齐全、美观大方、适合农村村情的经济实惠实用型公墓。

董家坡村的实践正是莒县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莒县以乡镇为主体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采用一次规划、分批建设、边建边入的原则滚动发展,打破社区行政区划,按照村庄区域构造、人口居住密度等因素合理布局,以20年为一个使用周期测算,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投入少、节地效果好的绿色生态安葬新路子。

“解决好农村遗体安葬问题,可谓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莒县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孙绪明告诉记者,莒县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提高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破解了散埋乱葬的治理难题,是推行生态节地、绿色殡葬的典范。

加大宣传———

力促移风易俗

殡葬改革,面临着“入土为安”“风光厚葬”等根深蒂固理念的束缚,这不仅仅考验着施策人的勇气与智慧,更需要付诸行动的责任与担当。

为此,莒县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推动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莒县殡葬改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全面动员部署,搭建殡改框架。

自去年12月26日在浮来山街道召开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运行使用动员部署会以来,莒县便在全县范围内拉开了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序幕———

组装宣传车辆到乡镇(街道)进行巡回宣传,张贴、悬挂固定标语和横幅,印发“公墓建设”明白纸,制作公墓建设PPT课件,结合每月25日“党员议事学习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走进乡镇、社区、村庄,为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和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动员、讲解,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引导群众自觉倡树文明新风。

目前,莒县135处公益性公墓全部建成并启用,安葬逝者1000余人,可满足全县3—5年安葬需求。

提升服务———

助力民生减负

“现在,我县对涉及火化费、遗体运输费、普通骨灰盒费等基本殡葬服务费实行全免费,不再向群众收一分钱,这样每家每户在处理殡葬事宜时能节省下1万多元。”在采访时,孙绪明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今年以来,全县惠民殡葬共为群众减免275万元,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

资金节省的背后,是莒县推动文明节俭治丧、做好民生减负工程的决心与信心。不仅如此,莒县持续推进丧葬礼俗改革———治丧时间不超过2天,由红白理事会全程服务;以前大操大办流水席,现在统一标准节俭待客;以前送纸送汤、纸扎祭祀,现在开追思会、鲜花祭祀……件件桩桩的改变与提升,有效遏止了竞相攀比的现象,事前劝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服务的模式,也在无形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新时代呼唤新文明,新文明促进新作为。下一步,莒县还将继续加强公墓管理提升、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切实保障群众“身后事”,让“人生后花园”更美。

新闻推荐

莒县公安局“3+”模式推进疫情防控社会生产两手抓

本报通讯员吕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而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口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挑战。鱼和熊掌如何...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