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中的“她力量”引领日照乡村新风尚

黄海晨报 2020-02-20 08:59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江雪

如果不在最前沿参与对抗病毒的战斗,怎样让“宅在家里”最大程度上对祖国做出贡献?一批乡村妇女各显其能,将科学的生活常识、良好的卫生习惯广覆盖、细传播,用最深切的案例影响督促身边人———

因为一场影响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庚子年的开始,变得与任何一个春节都不相同。如果这是一场战役,那么压在战场上的,是全国14亿国人的生命安危。这其中,包括日照的城市社区,也包括乡镇村庄。

疫情严峻的关头,这座城市的乡村妇女似乎回到了当年“熬米粥、做军鞋”支援前线的历史时刻,用最质朴的情愫,体现妇联干部、女性党员的担当作为,坚守检查点站岗值班、走村入户消毒灭菌、为村中有困难的老人送菜送物……

在众多的妇女群体中,还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群体,她们以“家”为根据地,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发挥“半边天”的影响力,“宅”出了“新高度”,留下了“新民风”。

宅在家:要坐得稳、守得牢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成为严防死守疫情的最基本原则,有人称,“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可是疫情恰逢春节,正月天里走亲访友、贺岁拜年,甚至小聚小酌、以牌会友等人群聚集的活动都成了“禁区”。

怎样拉紧禁区这根警戒线?莒县洛河镇嵇家庄“半边天”的群里,这样一段话迅速流传开来:“要做新时代的女性,善于做家务及照顾家人,责任心强,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权利,相夫教子,严守底线。”

接下来,一份极为详细的疫情防控知识和居家防控倡议以微信群为主阵地迅速传播开来,同时,村里每个家庭的动态也尽在掌控之中。

要宅出水平、宅出意义,除了“半边天”们紧紧守住“不聚集、不扎堆”之外,结合“美丽庭院”“乡村文明”等工作的“三是四要”居家准则被迅速推广:一是要意识到疫情的严峻性,立足家庭、勇担社会责任,以“半边天”的身份引导家庭成员以网络传递感情,不走亲、不串门、不访友、不聚会,见屏如面;二是要让妇女做好家庭成员的宣传者、教导员,提高家庭成员防控意识;三是发挥好妇女在家庭和社会当中的独特作用,做好劝导、解释工作,在家庭内部筑牢思想围墙。而“四要”,则是指要学好防疫知识,为家庭成员做好消毒工作;要继续抓好美丽庭院,利用居家时间清理庭院卫生死角,及时处置生活垃圾;要营造亲子共学氛围,与孩子建立共学模式,争取各有所获;要加强体育锻炼,自学推送的家庭健身操视频,提高免疫力。

这“三是四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风俗,今年并未如约而至,相反,暂时的隔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相聚,成为妇女们的共识,并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不要小看‘半边天’的力量,至少老爷们聚餐时她们可以坚决不做饭。”该村“第一书记”史易可开玩笑地说。在她看来,妇女同志在疫情防控中,对于守住家庭防线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在分担社会责任中也能发挥独特作用。

防疫情:要学得会、用得准

“每天稀释过的84消毒液拖一遍地板,然后用小喷壶到处喷喷,擦干净家里的角角落落,出来进去常洗手,戴口罩和穿衣服同样重要……”像这样的小视频,在莒县夏庄镇的村民群里常常可以见到。“大家注意,84消毒液要稀释使用,而且不要跟酒精同时使用,用于消毒的是75度酒精,并注意要在使用和储存时防火。家里的消毒工作做彻底,也不要忽略男主人出来进去时衣物的消毒,阳光晾晒和开窗通风都应该养成习惯……”这样的段子,夏庄镇“美丽庭院”示范户朱丽华没事就要转发一下。

知识普及到了,做法更要落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要求各村妇联组织充分利用微信群、电话、村村响等途径,发动妇女姐妹们积极参与‘美丽家庭’的创建。”该镇妇联主席文英莲告诉记者,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全镇就有2600多个家庭参与进来,各家各户院落焕然一新,“现在大家都比着看着,谁家都不愿落在人后,都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为荣。”

疫情防控的一些知识普及了、学会了,其他方面同样也没有落下。“今年正月里在家不出门,一开始还觉得不适应,后来发现也是个学习充电的好时机,现在不都讲究‘新型职业化农民’嘛,种地也要靠技术。”莒县果庄镇一批桃农在家里“半边天”的提醒支持下,开始利用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地的设施桃种植专家学习种植技术、交流种植经验,如今,立春节气刚过,他们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大棚里实践起自己“宅在家”武装起来的新技能。

防疫没有局外人,这句话,在洛河镇妇联提出的“科学宅家不枯燥、孩子进步全家健康”的口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个个稚龄儿童在母亲的引导下,对着视频练起了舞蹈、唱歌,与父母一起做亲子制作、手工绘画,并拍照或录制视频上传到群里。朋友圈里一幅幅温馨画面,成为疫情笼罩下的一股暖流,而小画家、小歌手的一幅幅“向医护人员致敬”,一声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不仅鼓舞了一线人员防疫到底的士气,也将爱国向善的良好家风品德深深植根在孩童心间。

树新风:要去陋习、常保持

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创伤和影响是史上罕见的深刻。然而在这场防疫攻坚战里,所有耳闻目睹、切身刻骨的文明生活知识、医疗防御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迅速且深入地嵌入了乡村群众的意识当中,原本积累多年、根深蒂固的一些陋习在这场学习和进步中消失。“以前懒的时候,也会乱扔垃圾,抽了烟头随手丢在地上。有些家伙什弄进家后就不管了,但是现在这些毛病都没了,为的是我们自己、邻里之间能健健康康。”采访中,有位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习惯的改变绝非易事,但村民们听来看来的防疫之战,则更为艰难励志。

城阳街道既是县城驻地,也是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实实在在代表了莒县城镇化建设的“面子”。为了抓住关键节点,做好普及和引导工作,“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外出”成为该街道各位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最近说得最多的话。从张贴、发放宣传单页,到在微信群讲解普及防疫知识,从解释村街小区封闭的必要性,到对试图无故外出人员的劝返,她们发挥女性耐心温和的优势,解答疑惑、安抚情绪,成为疫情防控最好的宣传员。“大叔,我们来给你家送点菜。”“大娘,我们来帮你家消消毒。”……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质朴的行为,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疫情防护知识、叮嘱注意卫生,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些所作所为深深印刻在了群众眼里心里,并上升为一种行为标尺,影响着他们的作所作为。

从不再随手丢弃垃圾的街道上,从娘子军背桶上阵的消毒中,从进门就洗手换衣就清洗的行为中,改变显而易见,且影响深远。

半个月的时间里,村民们自己已经感受到,庭院干干净净、巷道每天撒石灰消毒、垃圾定时清运处理、人人勤洗手讲卫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转变。这不仅有力抵抗了病毒,更加为乡村倡树新风、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供了一次“现身说法”般的行动教育。

这些好的、新的生活习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变成乡村“新民约”,人人守之、为之。就像阎庄镇一位村支部书记所说的:“不只是为了这次防疫,也不是为了形象名声,是为了咱们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过更舒心的日子。”

新闻推荐

莒县线上人社服务助力企业复工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翟文婷)目前,莒县企业正陆续复工复产。随着企业用工需求和市民就业需求的增加,莒县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就...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