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打通农产品生产销售供应链

日照日报 2020-02-15 06:37 大字

本报记者 孙向阳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疫情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场景。

“菜经过简单的处理,价钱不比超市贵,根据订单时间到线下社区指定门店取货,非常方便。”家住大连花园的吴霞,向记者分享了通过手机海鹦鲜生(应用程序)买菜的感受。

如吴霞所说,打开日照城投本地生活服务公众号,点击海鹦鲜生并登录,把想要的菜加入购物车,选择取货时间和地点,提交微信付款即可,省时省事的方便让海鹦鲜生迅速“圈粉”。

据统计,自2月6日上线试运行,海鹦鲜生平均每日下单量300多个,公众号也吸引了8000多人在线关注,既减少人员出入密集场所,又方便市民吃上新鲜蔬菜。

“菜篮子”虽小,却连着大民生。疫情来袭,市民买菜难、菜农卖菜难的消息让人忧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一手抓市民蔬菜保供,一手抓菜农蔬菜生产销售,日照城投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及海鹦鲜生品牌的推出只是其中一个案例。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鹦鲜生已与日照怡和农业、父子源农场等13家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供货合同,未来还会不断增加。

事实上,在当前防控疫情的形势下,依托线上线下联动,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的模式,已经成为日照破解蔬菜买难卖难、保障市民生活的新路子———

在东港,创新“订单拼团 市场直供”购销模式,即依托农村小卖部作为供销点,由乡镇市场监管所组织,小卖部根据村民需求通过微信群下单,批发市场直接供货到店。村民点赞:蔬菜很新鲜,价格很实惠;

在莒县,农副产品网上购成为消费新风尚,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更是发挥“硬核”力量,主动担当起滞销农副产品消费推广主力军,实现了农副产品畅销、干部群众方便、疫情防控得力;

在五莲,通过建立产品交易微信群、多元化电商平台销售、微信朋友圈“圈粉”销售等方式,打造“线上交易、线下配送”零售模式,打通生产与销售渠道,群众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吃到放心果蔬。

买难?卖难?指尖一点都不难!农副产品物丰价稳,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同时,直通“菜篮子”的“菜园子”也变得通畅、热闹起来。

这个冬季,五莲户部乡梁家庄子菜农心情犹如过山车一样,短短半个月,初尝丰产的喜悦,便一头栽进了滞销的窘境。怎么办?

“看到菜农反映黄瓜囤积、面临烂掉,我们通过交易微信群发布供求信息,就3天,农产品全部售罄,目前黄瓜更是供不应求。”据五莲县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2月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通过交易微信群销售农产品15万公斤,如今购销双方都通过群建立了直接联系。

同样,在岚山,2月9日,“2亿公斤岚山贻贝滞销愁坏养殖户”的消息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随即,天猫来了、拼多多来了、顺丰来了、利群来了……一场“战疫情 我有情”线上购买贻贝活动悄然火了起来。

贻贝养殖大户宋友金算了一笔账:2月13日,岚山贻贝在各平台的下单量超过15万公斤,按照这一数据测算,在贻贝70天的采摘期内,仅凭电商渠道就能销售1050万公斤。

线上与线下积极联动,商超与农户也架起了“金桥”。在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协调下,各大商超与农户之间进行产销对接,也让百姓自家的农产品“不愁嫁”。

新世纪商业集团是莒县商超“龙头”,疫情期间,一方面安排采购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庄扩大采购渠道,另一方面发布广告征集农副产品滞销信息,主动与农户联系,帮他们解决销售压力。截止到2月9日,对接家庭农场、合作社110户,春节以来采购蔬菜220余吨、约230万元。

2月6日,日照凌云集团开通菜农服务热线“上门收菜”。记者2月14日连线日照凌云生鲜冷链配送公司经理毕记强,据他介绍,上门收菜采购范围覆盖全市各区县17个乡镇共40多个村,采购蔬菜62.3吨,帮助农户实现收入近20万元。

目前,凌云的上门服务仍在继续,但毕记强坦言收菜量明显少了,“各区县、乡镇都通过各种方式打通销售渠道,菜农也都不再发愁”。在被问到会持续到什么时间时,毕记强说,“疫情还没过去,只要菜农们有需求,我们都会安排统一收购!”

“菜篮子”有货了,“菜园子”保住了,菜农鼓起来的“钱袋子”成了疫情期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又一注解。

新闻推荐

抗“疫”战场上的老兵

本报记者管玉杰通讯员李心语卢世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一批特殊的人,他们或年事已高,或行动不便,曾...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