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当中,坚守阵地前沿
本报记者 刘江雪
2月2日,庚子年正月初九,是莒县洛河镇新年之后的第一个大集,与往年熙来攘往热气腾腾的“逢集”不同,今年的洛河大集紧急实行全封闭,取代繁华人群的,是几名身着橄榄绿迷彩服、臂戴红袖章的人,不停巡逻在大集南侧的道路上。
一根手动升降杆,一张检查登记桌,一间简陋的板房,组成了坚守镇驻地西大门、保护乡镇父老乡亲的疫情防控“主阵地”;一封写着“自愿冲锋到防疫第一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行”的请愿书和24个签名的鲜红手印,无言中传递了这些人的赤诚与决心。
他们是洛河镇的退役军人群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面前,他们主动请战,全员、全力、全面、全速投身一线,在社区、村各个“战场”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推动在外人员情况摸排、坚守24小时防疫检查点、承担公共区域消毒等,以最朴实、最坚定和最无畏的实际行动,彰显着退役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速度:大年三十晚上拉起防疫检查线
大年三十晚上6:30,洛河镇洛河崖村大队院内,老兵单宗玲和于学堂像每年的这天一样,聚在了一起。自从他们组成“老兵志愿巡逻队”、自愿承担起村里365天不间断的安全巡逻任务时,每年除夕夜主动带头在村里巡逻,成了他们老哥俩不需 言说的默契。
可是这一次见面后,他们脸上都是一副凝重的神情:“听说最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很紧张,咱们是不是做点什么?”“咱村是镇驻地村,回村过年的、来往串门的人多,得早下手安排布置。”
意见迅速达成一致,接着便是分工:当晚巡逻老兵分为两队,一队绕村巡逻,并排查检查村内人员情况,另一队到村西主路口站岗,对来往车辆人员,特别是外地车辆进行检查。
消息传得很快,单海云来了、单宗胜来了……七八个老兵连夜赶来。
当晚,在中国最大的团圆夜、家家户户酒菜飘香的时候,这个检查站便像钉子一样,悄悄地、紧紧地钉在了洛河镇西大门处,为老少爷们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大年初二,洛河镇党委部署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对46个村全部封村。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交替坚守了近40个小时,参与的老兵也越来越多。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村党支部书记单宗义执笔,24个人签名按手印,一封饱含赤诚的请战书送进了党委办公室:“我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仍然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请求冲锋到防疫第一线!”
在这24个手印中,年龄最大的于学堂已经69岁,脱下军装34年的他,一边站岗,一边匆匆赶到大队院带头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意味着,他原本就很少与儿女子孙一起团聚的时间变得几乎为零,更意味着,他要面对更高的风险、更重的责任。面对家人的担心,这位曾经在通讯兵岗位上战斗了6年、退伍回村义务巡逻了30多年的老兵却说:“围着村里转转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情况这么紧急,不参与总是个心事,咱又没啥文化,只要咱能干的,就得为村里尽点力!”
在这24个手印中,年龄最小的单洪远年仅21岁,是个2019年刚刚退伍的新“老兵”。一回到家就被镇上的“老兵之家”组织吸引,并第一时间加入的他也干脆利落地在请战书上庄严按上手印:“我的妈妈也是村干部,也在为大家忙活,看着他们都这么有干劲,我坐不住。”
在洛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援保障下,手动升降杆来了!消毒防疫物资来了!板房来了!被褥取暖衣物来了!志愿加入的老兵也增加至48人,“洛河老兵义务检查站”犹如艳艳的红旗,醒目地伫立在路口。
“洛河镇是莒县北部的中心乡镇、枢纽乡镇,守好这个关口对于打赢防疫战役有着重要意义。依托老兵力量,我们坚持24小时检查执勤制度,进行测温、登记、询问、宣传,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控工作网络。”洛河镇党委书记李卫国告诉记者,该镇历来有着崇军尚武、参军报国的优良传统,激活退役军人这一发展“红色引擎”,打造“老兵之家”,让这一群体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传承好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老兵精神。这些良好基础为这次老兵上阵战疫情,打下了深厚根基,创造了有利条件。
力度:俺们每个兵,都是一道防线
正月初七深夜,老兵单朋云的手机显示,他已经走了2800多步。室外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三四摄氏度,他仍然站在老兵义务检查站点上,不放过任何一点情况。
“越是晚上,越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有任何一个人、一辆车的遗漏。”除了值班之外,还要负责人员编排、检查交班、岗位督查等事务的他,严格仔细,十分认真。
寂静的夜似乎十分漫长,特别容易消耗人的耐心。这群老兵相互打气,谁实在冷了,就到板房里靠一台“小太阳”烘烘身、抱着金属壁的电水壶暖暖手,但岗位上始终保持不少于4个人。如这样,他们已经坚守了十几个夜晚。
单朋云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战斗力和持续性,他们对48名老兵进行了排班,每班6人,由3名党员、3名群众组成,白天早晨7点到晚上6点是一班,晚上6点至次日早晨7点是一班,每班严格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对外地车号、司机手机号、往来地区进行登记,到了夜间,不该放行的一律不放行。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是自己值班也要来转转、看看,最多的一天到了17个人。”单朋云一边对记者说,一边紧紧盯着他心中牵念的路口,“有心理准备,会一直坚持到防控结束。只要老少爷们都安全,值!”在这个朴实得不太说话的老兵眼里,此时此刻,他就是一个战士,身在战场、责任在肩、寸土必守。
这种使命感在每一名老兵心里,都根深蒂固。这是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对军旅生涯的再现。
退伍军人单晓晨是大年初二加入到这一行动中的。2016年于辽宁锦州某集团军退役的他在青岛工作,很少回家,并不是“老兵之家”的常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老兵之家”的情感。
“每次回来,老家的变化实实在在看在眼里,这里面有我们老兵的贡献,让人很自豪,大家聚在一起奋斗,好像又回到了部队生涯。”他的目光里饱含对家乡的深情。正月十七就要返回工作岗位的他,撇下8个月大的孩子,尽量把更多时间留给这个特殊战场,“在家时间少,能多做点就多做点,我是个兵,该付出的就要付出。”
就这样,每天经过洛河镇这一重要路口的七八十辆车,他们一一登记在册,无一遗漏;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们了如指掌,无一放过;出谋划策将植保机改装成为消毒车每天在村里消毒,他们尽心尽力;宣传防疫知识、检查防疫措施,他们事无巨细……“一声到、一生到”,这是他们每个人用行动作出的回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怀?“老兵之家”的带头人单宗玲向记者解释了答案:“俺们镇上,退役军人服务站‘不少一村’,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不落一人’,走访慰问贫困户‘不漏一户’,光荣牌悬挂‘不少一颗螺丝钉’,免费查体、外出学习等关怀激励‘不留一处空白’。”桩桩件件,使崇尚老兵精神、关爱英雄家人成为大家源于内心的自发行为,也激发了老兵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使命感。如同单宗义所说:“越是这样,关键时刻,老兵越是不能掉链子!”
温度:紧张防疫下暖意涌动
2月3日12:14,宋为美带着三四名妇女给驻守的老兵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炒茄子、菜椒肉丝、蘑菇鸡蛋汤飘出热络络的香气。既是儿子、也是老兵的单洪远从母亲宋为美手中接过饭菜,大口吃着。
这是他们母子共同上阵的第十天,也是宋为美参与巾帼先锋志愿服务,在执勤之余组织妇女动手为大家做饭、送饭的第四天,水饺、大包子、炒菜,每天换着花样来:“吃得饱了,身上暖了,更有干劲。”
如果认为,在洛河镇民众防“疫”战场上战斗的仅仅是老兵,那就错了。如同巾帼先锋志愿服务者一般,在这股精神的感染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自愿、自觉投入到防“疫”战役当中,以自己身为一分子而骄傲。
老兵林守文在执勤之余,从自家经营的杂货店搬来了10箱方便面、600个口罩和一批矿泉水。面对记者的采访,一有事就冲在前的他却躲得远远的:“这有啥,都是在尽自己的心意。那些前线的医生护士命都不顾了,俺们干这点算啥,该上的时候就得上!”
“跟我上!”面对发放疫情宣传手册、普及防疫知识的任务,洛河崖村党支部委员孙长娟第一个站了出来,撇下骨折在家休养的儿子,带动妇女党员及群众安抚村民情绪,发放单页,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
“让我来!”为了调度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洛河社区党委副书记、嵇家庄村“第一书记”史易可大年初一便四处奔走,几经协调,终于带着物资疾驰而来,并与全镇46个村妇联主席一起参与到值班执勤、杀菌消毒等工作中,肩膀被喷雾器勒出一道道印子,手被石灰烧出一条条口子,他依然坚守在防控一线。
就连十多岁的孩子,都没有做这场战役的“局外人”。这些孩子在“小兵联盟”的组织下,在家学唱歌谣、录制视频,在各个群里演示口罩科学戴法、洗手注意事项、疫情防护措施等,为一线“战士”鼓劲,为武汉人民加油。
在共同的努力下,不能与亲人团圆,无法与好友促膝,村民从一开始的震惊,很快转为理解和支持。“在家好好待着,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已经成为共识。
病毒来袭,这是一场时间长度和地域广度对人的考验。挺身而出,这是一次全民皆兵、全员参与、全体上阵给出的答卷。细看这张答卷的字里行间,皆是涓涓深情。
“在这样的氛围中,面对‘战时’状态,洛河镇有着足够的信心,从‘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扎实、执行有力’入手,精准施策、党员带头,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的民生防线!”李卫国表示。
新闻推荐
据从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了解信息,2月2日(正月初九),日照市重点监测的29种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与昨日相比,13种...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