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来了,小学生来了,大学生来了,教授也来了…… 过门笺游,成春节游新打卡地
本报讯(通讯员 张希江) 1月11日,14名莒县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冒着严寒来到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村民来逢强家。连日来,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将组织摄影师来此开展系列“非遗加民俗”拍摄活动,以此来“留下影像、留下记忆、留住乡愁、留住年味”。
来逢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莒县过门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承袭祖传过门笺制作技艺40多年,以“坚守”理念坚持过门笺项目传承,使该项目得以在莒县南部乡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里有来逢强展出的他珍藏自清朝以来祖传的300多套模板。这些模板依次按时间顺序粘存在一幅长达20米的红色条幅上。由于条幅太长,从来家小小的客厅一直延伸到了屋门外院子南墙根。模板刚一展开,便惊艳了满满当当一院子的摄影师,为了拍出效果,摄影师们竟然还动用了无人机航拍。
一张过门笺,家长孩子一起做
就在同一天,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过门笺博物馆”里迎来了三波学生和家长们,他们分别是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的大学生以及莒县第一实验小学的45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大柏林村“过门笺博物馆”里,最热闹、动静最大的当属身穿耀眼黄色棉衣的这群小学生,他们拖着家长,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过门笺,一招一式、虽然不太标准、甚至稚嫩,但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传统非遗的精彩感染力、传承体验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大柏林村“过门笺博物馆”为孩子的体验增加了一个环节,没带家长的孩子,得自己独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携带家长的必须由母子或父子共同完成过门笺的制作,以此来促成合作意识的建立和实现亲子过程的更加丰富。
大柏林村支书史万新问学生家长,他们为何来大柏林村参观体验?家长们则回答是被自家孩子带来的。孩子们又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呢?原来是从莒县第三实验小学得到的,他们学校的孩子们去年来过,来过的孩子、家长都反映来这里亲手刻纸制作过门笺,增强孩子动手能力,是一件有趣的、非常好的体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莒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就来了,家长们也来了。
教授,我很忙,过了年看看吧
同住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的莒县过门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史龙江家里的来访客人记录本上,来自吉林长春光华学院的刘凯同学、海口经济学院的郑文慧同学的签名赫然在册。
这两位同学都是利用春节假期,来史龙江的家里研讨莒县过门笺非遗传承、发展、创新方面课题的,本次来访是他们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史龙江介绍,进入腊月以来,已经有4个学校11名大学生登门来他家调查研究、学习考察。
史龙江还说:“聊城大学的一位教授邀请我去聊城大学讲解莒县过门笺,我回他,今年很忙,许多大学生来实践学习莒县过门笺。他说那明年开学后再去讲解吧,我还没回他,得过了年看看是否有时间。另外,明天还有个学生来,南京艺术学院的,也是来采访来逢强的。”
过门笺,一张新名片
莒县是非遗大县,拥有国家级以上非遗项目三个,其中最具地方特色、最具体验性的项目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莒县过门笺,为山东省内唯一的一个代表性项目。
文旅融合以来,莒县注重域内景区建设、景点打造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莒文化内涵,尤其注重开发莒县过门笺这张世界级非遗名片,致力于扮靓莒县旅游的文化色彩,形成可游、好游、乐游莒县的目的地品牌。可以期待的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非遗或将会焕发新的风采,非遗游或将成为引发大众游的一枚新的邀请名片。
新闻推荐
1月15日,第三届潍河源年俗年货节在莒县东莞镇赵家石河国家级传统村落举办。潍河源年俗年货节是东莞镇大力实施“...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