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在鲁东南地区,每到春节期间,或者办喜事的时候,人们都会用白面做一些炸果子(也称翻花子或者炸花子)、糖棋子、喜果子等传统糕点供人们食用。在莒县店子集镇西沟头村,农村大姐楚永芹纯手工做“年味”美食颇受欢迎。
今年50岁的楚永芹介绍,从2005年开始,她就专门做“年味”美食,坚持用地道的食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十几年来,楚永芹做的传统“年味”食品,卖到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年味”是什么?楚永芹说,就是舌尖上的味道。这些年来,人们相聚聊天都在谈论着“年味”淡了,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了。楚永芹说:“其实,我感觉是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吃的东西花样多了,又加上过去传统食品加工方法被机械替代,食品没有以前的老味道了,才导致我们感觉‘年味’淡了。”
楚永芹是一个喜欢传统的人,特别是在食品的加工制作上。从当初选择做“年味”美食开始,她就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在选材、配料、和面、制作、油炸等工序上,一直坚持纯手工,以保证食品的口感和味道,让人们在舌尖上感受到传统“年味”的延续。
莒县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县,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在“年味”食品上更是比较传统。“过去,我们农村过春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做炸果子、面鱼、糖棋子、枣山、喜果子等‘年味’食品,在食品的造型上,也都非常有讲究。”楚永芹说。
比如“炸果子”,在材料上就有白面、地瓜、糯米、鸡蛋等品种,造型上有蝴蝶花、翻花、风车花等。味道上用有芝麻、白糖、盐、椒盐等配料做成的甜味、咸味、原味等口味。在颜色上也有红、黄、绿、白、紫等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变了。因为做传统“年货”费时费力,有时火候掌握不好,味道还不好。因此,很多50后、60后的人们也懒得去做了,能买就买,不能买的就不吃,这个手艺现在多数年轻人都不会了。楚永芹就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坚持多年专门做“年货”生意。
因为是坚持传统工艺,炸果子的颜色都是用蔬菜、水果汁调配出来,从不用食用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因此吃起来仍然是自然的老味道,又香又脆,回味无穷。楚永芹做的“年货”消费人群基本上都是城里的“白领”阶层,他们都是开车到村里购买,然后分享给自己的父母、亲人和朋友。
很多在国外工作的老乡,想念家乡的“年味”,就让在国内的亲朋好友上楚永芹家购买,一次都买两三百块钱的,通过航空邮寄到国外。“他们收到后,又分享给身边的人吃,反馈回的信息都说‘就是那个味’,这时我就从心里感觉到高兴。因为我的手艺让他们找到了家乡的味道,找到了中国的‘年味’”。
做这些“年味”美食,最忙得的时候就是在春节前和中秋节前,这时楚永芹都得找六七个帮手做“年货”,因为是纯手工,效率慢,有时很多订单都推掉了。“我不想用机械制作的‘年货’去充当手工制作的,那样就砸了自己的‘牌子’”。楚永芹说。
如今的90后、00后,甚至10后的年轻人,他们平时吃的小吃、美食,味道虽然丰富多彩,但有时会放一些添加剂等。所以,楚永芹一直坚持做最传统的、最健康的、味道最自然的“年味”美食。
做的糕点除了在本地销售,通过朋友圈还卖到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还走出国门卖到了日本。楚永芹介绍,她一年能做各种糕点10000多公斤,销售额在30万元左右,去掉人工、原料等费用,一年能挣10几万元。但是,在“年味”美食的追求上,楚永芹永不满足,想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传统味道,中国的味道,年的味道。
新闻推荐
莒县建成区内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除夕及元宵节指定时间、地点可燃放
本报1月8日讯(记者彭彦伟)1月7日,莒县禁限燃放烟花爆竹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莒县建成区内允许除夕6时...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