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而坚守的手艺人
本报记者 惠雪烨 管玉杰
1月1日,记者走进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村委,微风中一张张各色的过门笺格外耀眼。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有一群人坐在案板前,手持刻刀在雕刻“过门笺”。他们正是参加大柏林村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过门笺”大赛的一群手艺人。比赛中,一个木墩、一把刻刀、一把木锤,在传承人的手中就能雕刻出精美的“过门笺”,刻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机械制作‘过门笺’越来越普遍的今天,纯手工制作‘过门笺’的人越来越少。”大柏林村党支部书记史万新介绍,在近几年,大柏林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拾这门手艺,现在,在大柏林村已经有近40人可以制作“过门笺”了。
近年来,大柏林村通过举办过门笺大赛和建设过门笺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过门笺”。为了让村民制作的“过门笺”有销路,大柏林村还成立了过门笺合作社,通过企业的形式运作,帮助村民销售“过门笺”。
“现在已经有近10家单位通过合作社购买‘过门笺’,预计还会增加合作单位。”史万新介绍,现在有越来越多有情怀的人愿意支持手工制作,所以他们村“过门笺”的销路也比以前要好了。
在参加比赛的这群“守艺人”中,有一名小学生也在人群中手持刻刀,叮叮当当地雕刻着“过门笺”。据介绍,这名小学生叫段奎强,今年9岁,他是跟着自己70岁的爷爷来参加比赛的。
在当天比赛中,从事这个行业近40年的大柏林村村民段兴忠,因雕刻速度快、做工精细、创意新颖,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冠军。
据介绍,“过门笺”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是莒县剪纸艺术中的代表。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微风吹拂,“过门笺”随风飘舞,是正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过年贴“过门笺”,是莒县流传深远的民俗文化。2007年莒县“过门笺”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柏林村是“过门笺”制作的主要村落之一。
新闻推荐
为了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推动交通设施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交通”。前...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