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环境,打造最燃投资地 日照市聚焦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④
本报记者 秦钊
市场经济又被称为“候鸟经济”,这也就意味着哪里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项目就会在哪里落地,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四新”经济项目到日照抢滩登陆,既为日照换道超车开辟了新赛道,也孕育了触手可及的大商机。
“我们要锻造一流干部队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一流制度供给,搭建一流发展平台,全力打造最燃投资地、当好最佳合伙人。”10月18日,在日照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齐家滨郑重做出四项勇争“一流”的承诺,向全世界发出真诚邀请。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兑现“最燃投资地、最佳合伙人”的承诺?
“深入学习苏浙粤、京冀沪等地先进经验,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用好改革这把‘冲击钻’,持续推进各领域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面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遵循着这一破题思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建设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三最”城市为目标,掀起了一场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服务持续升级的热潮。
一流营商环境是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8月11日,市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日照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正式印发实施,这是省内首个对标国家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性措施文件。9月4日,日照新动能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实现了扁平化、交互式、快捷便利的政企线上互联互通。
按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工作部署,日照市全力打造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10月8日,市政务服务大厅试运行AB区“一窗综合受理”。10月份推出30项高频事项“掌上办”,11月份百项高频事项网上可办。年内社区、中心村网上政务服务达90%、便民服务站点达60%以上,年内实现市区审批服务一体化运行。
市市场监管局将“放管服”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了事中事后监管上,加快推动部门内“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营造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繁盛发展的沃土,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都离不开这片沃土。在日照市精心培育的营商环境沃土之中,各区县及园区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样炽热如火。
围绕项目落地,东港区敢于向落后的体制机制“动刀子”,推动流程再造,建立重点项目联络员、“标准地”供应制度,用好重点项目信息化指挥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和权力藩篱,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创造条件。
岚山区为全面提速行政效能,梳理公布“一次办好”“全区通办”事项1251项,113项实现“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企业开办仅需 3个工作日,对57项中介服务项目实行清单管理,1169项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
作为全省第三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莒县对27个部门单位245项行政权力事项划转,审批环节平均压缩1/2,审批时限平均压减3/5,审批速度平均提速1.5倍,精减各类申请材料270余份,按期办结率达100%,审批效率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为推动制度创新,市北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行项目首谈负责制,对项目落地手续办理、政策落地衔接等方面全程靠上帮办代办,“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对重点项目、企业新上项目全程跟踪督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施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日照开发区瞄准企业和群众办事频率高、业务需求大的方面,重点创新,企业开办由“513”提速为“511”,7小时可办理完成5个环节的业务;创新“预审—审批零时差”模式,土地手续完备后直接签发施工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为解决项目在招引洽谈、落地建设、投产达效3个环节存在的困难问题,日照高新区实施全能级整链条项目服务机制,一个管家管到底,一个团队帮到底,一项机制扶到底,彻底解决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碰到不同问题需找不同人,跑不同部门的难题和困惑。
针对旅游康养类项目各个审批环节更复杂更专业的实际,山海天盯紧全区43个重点项目,逐个制定个性化全程代办方案,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项目一套流程,每个环节专人负责并明确办理时限,为项目落地提供所涉及全部审批事项的精准服务。
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伤筋动骨的招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赏别人不曾赏过的景。“一次办好”等改革的深入推进,成为日照市为项目茁壮生长打造优良“生态圈”的有力佐证。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再创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新辉煌的征程上,日照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管玉杰通讯员裴晓倩)近年来,莒县龙山镇提出“生态建镇、旅游兴镇”战略,大力实施林水会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优...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