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庆永:把责任镌刻在希望的田野上

日照日报 2019-06-19 01:5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蓓蓓

帮助农民致富,推动农业转型,他用辛勤的劳动在农村这片沃土上写下了一篇篇绚丽的华章,他就是第十届市政协委员、莒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门庆永。

第一根黄瓜要让门技术员先尝尝

1995年9月5日,蔬菜专业毕业的门庆永来到了素有莒县北大门之称的东莞镇。

上班第一天,镇党委领导就给他交代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抓大棚菜,解决吃菜难问题。

“农民不就是和粮食、蔬菜打交道的吗?怎么吃菜还难?”经过深入的了解,他震惊了。

这个镇地处山区、辖52个村、4万多人口,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群众观念落后,长期依靠传统种植业,不但平日吃菜难,吃粮也不宽裕,老百姓收入更没有保障。

门庆永看到,镇驻地每月农历二、七大集上,卖菜的摊位不但寥寥无几,而且质次价高,一般百姓除非家里有特殊情况,都是连看也不看。销量少,更导致了蔬菜市场的萧条,形成了恶性循环。

严酷的现实让门庆永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他随即开始走村入户,展开了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了解,门庆永对当地的情况有了系统的掌握,一个发展大棚黄瓜的规划逐渐在脑中形成。

这一天,门庆永与镇党委的一位领导去了该镇河西村,这是一个靠河的村子,适合发展蔬菜生产。

“你看种什么菜好呢?”刚见面,该村支部书记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黄瓜!”门庆永脱口而出。

听了门庆永的回答,在场的同志都一片愕然,“黄瓜难管理,又没技术,怎么搞啊?”

“种植黄瓜效益高,当年就能卖到钱,对于农民来说,及时见到效益,这是更为重要的,技术不会,我们可以学!”门庆永斩钉截铁道。

经过深入发动,该村确定由王瑞正等三户年轻敢闯的农民搞黄瓜大棚。

不久后门庆永在该村育上了第一棵黄瓜苗。从此,他没白没黑的天天与这三户农民陪伴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和管理,那些日子门庆永基本上没有回过家。

“接的第一根黄瓜,要让门技术员先尝尝。”门庆永的辛苦,大家看在眼里,王瑞正的父亲特地一再嘱咐着儿子。

两个月后的一天,王瑞正捧着一根翠绿的黄瓜,和几位乡亲来到了门庆永面前:“门技术员,快尝尝!”

于是门庆永和大家一起仔细品尝了起来。大棚黄瓜特有的清脆,一瞬间爽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东莞镇百姓第一次在大冬天吃上了自己产的大棚黄瓜的消息,被大家奔走相告,争相购买品尝。

“我永远记着那根黄瓜的美味和当时所有人的笑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门庆永感慨万千。

“一年下来,这个仅占地四分的大棚,每个收入8000多元,扣除成本净收入6000元左右。”

第二年,以黄瓜为主的大棚蔬菜种植扩展到了东莞村、付家庄、前石崮后、后石崮后几个村,仅东莞村一次就发展了53个大棚。

这个地处山区的莒县“北大门”,从此告别了吃菜难,而且也带动了库山、碁山、安庄等周边乡镇的蔬菜发展,农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也逐渐鼓起了腰包。

手机成了农技110

在莒北山区辛勤的耕耘,让门庆永有了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随后他被调入莒县农业局,负责经济作物站的工作。

有一次,门庆永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

某乡镇一瓜农种的西瓜,瓜苗忽然停止生长,因怀疑有人投了毒,所以报了案,但刑警在瓜地里蹲了半天也没发现任何线索,请教了当地一些行家,也没理出个头绪,于是只好向县农业局求助。

赶到地头,一看瓜苗的样子,门庆永心里有了底。他将症状及可能的中毒药品向刑警做了介绍,不到六个小时该案告破,审讯的结果证实了门庆永的判断。

“从此后,我就成了涉农纠纷调解及案件鉴定的常客。”门庆永回忆。近年来,他先后完成涉农事件田间鉴定52起,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42万余元,化解涉农群众纠纷19起,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法治时代就要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维护合法权益、打击不法行为,农业生产也是这样。对此,作为负责经济作物发展的门庆永早已成竹在胸。

他敏锐地从专利保护和建立种植规范两方面入手。“尽管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但总有一天人们会高度重视起来。”门庆永开始认真地组织实施。

“一年有200多天奔波在生产一线!”同事们说,田间地头、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车间,都是门庆永忙碌的身影。

他围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传统农业种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性的申报国家专利30余项,每年为种植户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先后主持起草制定了丹参、绿芦笋、滑子菇、生姜等18项莒县优势农产品的技术标准,作为市级农业生产标准规范,经市质监局、农业局发布实施,而《滑子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已作为省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实施。

他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参与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66项,推广面积360余万亩,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500余万元。

“我的手机成了农技110。”门庆永指着手机笑着说,自己常在田间地头,地点不固定,他就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农民群众,有什么疑难问题电话解答,这样每年接到群众电话咨询150次以上,为农民朋友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对农民群众来说,门庆永成了他们发家致富不可或缺的主心骨。

好提案是“炼”出来的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门庆永更感到责任重大,他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履职工作中。

两年多来,他积极参与市政协组织的学习及相关活动,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职。

“履职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案的质量如何。”门庆永说。

2017年初,小区群里一个业主的留言引起门庆永的注意:电梯又停了,物业快来看看吧!

“这条留言一出现,群里出了很多吐槽的。”门庆永介绍,有抱怨电梯不时出现问题,影响出行的;有投诉房子漏雨,物业还不修理的……

“这些问题不是个例。”针对物业管理的现状,门庆永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利用早晚和周末休息等时间,他走访了高中低档次的8个小区、150余户,为了提高效率,还通过熟人帮助,进入一些小区的业主群。

一个多月后,门庆永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开出了“药方”,撰写了《关于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提高物管收费开支透明度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8月25日,日照市在全省第一个出台了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日照市物业管理条例》。

门庆永通过自身的履职经历深深地体会到,好的提案是“炼”出来的,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扎实认真的态度,获取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既指出问题,又开出“药方”,使提出的提案更加符合实际,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脚下的路在不断延伸,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门庆永满怀信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正不断留下前进的足迹。

新闻推荐

产业带路 越走越富

近年来,莒县果庄镇以提升油桃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促进桃产业由生态产品向生态产业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生...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