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 市供销社壮大提升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本报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邰晓东 刘彬
乡村是广阔的舞台,振兴是时代的号角。
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全力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进行二产加工,由原本一份收入增值为两份,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最终获得六份收入。“新六产”的本质,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它将农民的增收链拉长,更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
循着这一思路,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加紧步伐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经营主体,实现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切实提升日照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更好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农业力量。
在强化行业龙头支撑上下功夫,深挖传统行业龙头企业潜能,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雄关漫道间,“新六产”这一全新概念已经成为日照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和供销社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一)
仓廪实则百业兴。近年来,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日照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转变,来自于思路的转变。今年,日照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下,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改革要求,着力推进联合社组织体系改造和社有企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社企分开、上下贯通的双线运行机制,加快全市供销社体制创新和“强身健体”。
为做好重点联系县改革试点,市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强化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创新发展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步建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织体系。
截至目前,登记注册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45个,实现全市涉农乡镇全覆盖,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全部注册完成,形成以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着眼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市县级社组建农业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龙头企业10家,并由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基层社或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控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等经营主体,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莒县汇丰花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7月,现有社员702人,花生米加工厂1处,深加工车间2处,恒温冷藏库1处。可辐射带动本县及莒南、沂南等周边区县的60个村1.5万农户近4万亩花生种植。近年来,专业社在花生米筛选粗加工基础上,逐步开展乳白粒、烘烤、榨油等深加工项目,2018年乳白粒加工车间获利90万元。
汇丰花生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社员可按当年市场最高价结算,把花生款代存到专业社,群众进社交易,该社也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花生银行”。该社抢抓省政府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机遇,规范整改内部资金互助,解决社员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已获颁全市首张信用互助业务资格认定书,2018年运作资金154.5万元。同时该社依托侯宅子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小麦、花生新老品种、不同肥料间的对照实验;建立暖式大棚4个,引进火龙果、桑葚、草莓等经济作物,带动农民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牵头成立花生专业社联合社,联合小店、长岭、龙山等供销社和联众、民友花生专业社等10个单位,成立汇丰花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8年,经营花生米3万吨,占全县经营总量的60%。
(二)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供给领域,提升了服务层次和水平,在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基础上,为加快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全市供销社充分发挥组织和网络优势,采取产权联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等多种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土地集中起来、把产业整合起来。近年来,累计统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6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1个,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3家,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7处,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基础。
莒县夏庄镇为农服务中心建有为农服务综合楼、深加工车间、饲料加工厂、仓储库等经营服务设施,可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农民培训、资金互助等系列化服务。与涉农部门合作,承接小麦“一喷三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设立综合服务大厅,镇党委政府调度农技、林果、农机等涉农站所进驻,开设便民窗口,可服务周边16个村庄1.5万人。建立深加工车间,引进同运冷冻食品加工项目,年可提供就业岗位60个,助农增收180万元。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社员将花生、茶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列入为农服务中心展销,在社员培训基础上开设淘宝店铺,发布农产品信息。目前,中心已指导农民开设淘宝店铺115家,其中30家入驻孵化中心,年经营额达1279万元。
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引发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现实问题,全市供销社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环节,开展“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趟出了“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服务路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全市供销社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农户延伸、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方式由单一环节服务向农业“新六产”全产业链发展。
上半年,全市供销社托管土地面积50多万亩,其中托管茶园约2万亩。东港区供销社在三庄战家沟流转1500亩土地,带动发展黄桃种植近万亩,户均土地流转收入3900元/年,村集体通过沟渠边角地收入20余万元。
(三)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路径,按照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起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电子商务网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供销社事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全市供销社已基本形成了以东港区供销社优粮城电商公司、岚山区供销社鲁宁网上商城、莒县供销社新宇商城和五莲县供销社微航网购平台为框架、具有供销社特色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通过推动实体流通和电商平台的同振共频、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农村流通市场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优化提升线下网点,市供销社在农村通过信息化改造让村级服务点实现“触网”,让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奠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上半年,信息化改造村级电商网点16个,全市达到114个;在社区,招募社区合伙人、建设智慧店铺,除为居民配送网购产品外,还销售新鲜蔬菜、四季水果、五谷杂粮等商品,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买到放心平价商品。同时,各区县供销社以县级运营中心为阵地,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网点,逐步形成城乡物流配送一张网,有效解决了物流配送由镇至村“最后一公里”难题。
纵观市供销社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他们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
绿色“福地”熠熠生辉,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如今,放眼日照大地,一个个宜居生态村庄跃入眼帘,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日照五千余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孟宪传前石沟崖村,位于东港区与莒县交界处东侧,是三庄镇最西边的一个村庄,距市区50公里,东距庞家店子2公里,东偏南陈...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