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阳光仲裁”进行到底 日照仲裁办深化服务向“多走一公里”转变

日照日报 2018-11-22 06:08 大字

本报记者 费洪芹

初冬时节,透出一丝丝寒意。对于日照仲裁办业务科的高立军而言,最近几个月深有感触:因为他从早到晚,不是在送达,就是在去送达的路上。

“没来仲裁工作前,在网上、报纸上就经常看到‘送达难’‘执行难’,因为没有什么切身体会,所以也就是轻轻略过了,直到自己真正参与送达,才有所感悟。”11月13日,记者采访了刚刚送达完一批仲裁文书从莒县碁山镇回到办公室的高立军和徐兵。

“一个很简单的借贷纠纷,要是送达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积压案件,有的一两年都解决不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送达难日益成为困扰仲裁工作的一个难题。未送达案件长期留滞,不仅影响了仲裁办案效率,而且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通过提升仲裁服务化解送达难成为日照仲裁办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新举措。

针对当前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等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送达难”问题,自今年4月份,日照仲裁办通过对案件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送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积极完成文书送达任务,推动仲裁服务由做好“最后一公里”向“多走一公里”转变。

一张送达回证上,印证的是汗水和技巧

“仲裁文书送达是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仲裁案件能否正常审理,贯穿办案的整个过程,事关办案质量和效率,事关法律权威和尊严。”日照仲裁办业务科科长秦泗美介绍道。

寻找到借款合同案件的当事人,并向他们送达答辩通知书,这看似简单的送达工作,如果送达不合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案卷中薄薄的一张送达回证上面当事人的签字,其中饱含着仲裁工作人员无数的汗水和艰辛,也体现着他们对打造“阳光仲裁 高效公正”品牌的追求。

为此,日照仲裁办参与文书送达人员在日常大量的送达工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探索符合工作实际的方式方法,力求送达工作“及时”“精准”“不出错”。秦泗美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办案人员在前往目的地时同时携带相近地点其他需要送达的案件文书,力求在一天之内多前往几个乡镇,多走访几户,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大早仲裁人员就守候在乡镇驻地。”

送达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其中有许多细节和技巧,要求送达人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惧辛苦的毅力,不能因一点曲折就畏惧退缩,不能因条件艰苦就轻言放弃。

“送达前的信息收集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尽量查找记录好电话、身份证信息、实际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残缺严重的,也可以从同案卷中其他当事人那里作为入手,查找相关信息。”高立军边整理着手头的材料边说,“找不到受送达人时,要穷尽各种方法去找寻,询问其邻居、村委会、辖区派出所等人员部门,多从细处着手,门牌号、物业等处都可能是突破口。”

不签字就什么事没有,是法律意识的欠缺

“俺不懂,俺不签,俺啥也不知道。”“签了字,责任都是俺的了,俺为啥签”……今年,在岚山区中楼镇附近的村庄寻找贷款当事人和保证人送达相关文书时,这样的话高立军和徐兵不知道听了多少。

吃闭门羹,对于参与送达任务的工作人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高立军明白,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一听要说签字,就开始拒绝,因为他们总感觉一签字就要承担所有法律责任,不签就什么事没有,有这种误解都是因为法律意识的严重欠缺。

“每次参与送达,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告诉受送达人来意后,都会细致地跟他们讲解案件情况,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将答辩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书送到他们手中。”高立军解释道。

在实际送达过程中,没有电话或电话拒接的情况下,直接到达受送达人住址后,经常遇到大门紧锁,甚至跑几趟都是不在家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徐兵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经常在一个乡镇一待就是一个多星期,仔细观察受送达人住址处是否有日常生活的痕迹,赶在早晨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进行送达,这样会大大提高送达成功率,交流中,我们谈几句家常话,拉近与受送达人的距离,使受送达人在理解的情况下顺利签字。”

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一个当事人接一个当事人,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参与送达任务的仲裁人员从未放弃,从未厌烦。“我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工作,作为法律工作者心里必须装着责任,信仰的应该是法律。”

正因参与送达任务的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在涉及某农商行借款合同纠纷的诸多案件中,有80余件受送达人在开庭之前就已履行义务,大大提高了案件的审结率。

延伸服务,让群众感受仲裁置于阳光下

治理-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可是,要想百姓“守规矩”,得先让百姓“懂规矩”。

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很多借款合同纠纷都是村民相互担保,法律意识淡薄,这也成为“送达难”、制约法治化进程的“瓶颈” 问题。

“在送达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当事人十之八九一点法律不懂,?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不理解,这就对送达工作造成不小的阻碍。”高立军说。面对受送达人的不理解,参与送达任务的仲裁人员需要体恤当事人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耐心解答他们遇到的法律问题,普及法律知识,帮助村民“懂法”“守法”“用法”。

让群众感受仲裁置于阳光下,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作出公正的裁决,更需要将这一份公正送达到当事人手中。

秦泗美告诉记者:“仲裁办案人员在送达文书的同时,还不断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仲裁案件普法,加强法治宣传,让群众自觉学法,遇事找法,引导法治舆论、化解社会矛盾、弘扬法治精神。”

为了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参与送达任务的仲裁人员是艰辛的,但是作为法律工作者,普法都是应该做的,他们肩负着作为仲裁工作者的责任,努力让阳光仲裁更加便捷、有效、公正、透明。

精准及时送达、解答法律难题、组织法律讲座……可见,仲裁办案人员在一次次平凡的送达工作中,不仅打通了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也让群众、企业感受到“阳光仲裁 高效公正”的正义之光。仲裁送达,服务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莒县安排部署“个转企”工作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吕宣)11月17日,莒县召开“个转企”工作推进会议,安排部署“个转企”工作。据悉,莒县将通过建立“个转企...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