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前半生
时梦蔷
母亲明显看出老了,1948年出生的她已经步入古稀之年,曾经姣好的面容刻满了岁月的年轮,一口整齐的牙齿变得残缺不全,一头秀发现在黑白参半,但母亲永远是积极、乐观向上的。
母亲小时候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听母亲讲,老姥爷是一个非常勤劳节俭的人,积攒了一点钱,就喜欢置地,可惜的是,攒下的这点家财,却只有一个儿子(我姥爷)。因为儿子少,后来土改划分成分的时候定性为中农,而同样资产的其他弟兄却因为儿子多家庭成分定为贫农。幸亏我姥姥、姥爷都是善良仗义疏财的人,土改时贫下中农没有太为难他们,顺利地度过了那个年代。
在母亲二十二岁的时候,便出嫁了,嫁到父亲家,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农家庭。那时的母亲如花似玉,而我的父亲又黑又瘦,许多人说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母亲嫁过来之后,经常面临食不果腹的境地,而那时因为饥饿父亲落下了“齁”,经常咳嗽不止。姥姥心疼女儿,就经常接济他们,在母亲的调理下,父亲的“齁”也慢慢好了。
后来我和弟弟相继出生,父亲又在其他公社上班,我的奶奶身体也不好,印象中的她常年咳喘,我的爷爷在母亲嫁过来之前就去世了,于是,母亲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辛苦非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刚刚包产到户不久,每个家庭都憋足了劲儿,而对于劳动力不足的家庭而言,日子过得格外辛苦些。那时候父亲已经调到城里上班,所在的工厂效益不错,很多家庭都让女孩早早辍学打工挣钱,父亲也有些心动,和母亲商量让我辍学,母亲问我的意见,我说还想上学,我的一位堂兄力主让我上学,幸运的我在亲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考了出去。记得那些年,一向要强的母亲为了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不得不四处求人。现在说起这些过往,母亲经常和我们说,一定别忘记在困难时候帮助过我们的人。
母亲是一个很重亲情的人,对于身边的弱势群体特别有同情心。有一次,老家的一位邻居奶奶为儿子打官司的事进城,走投无路之时正好遇见街上的母亲,母亲把她领回家里住下,并下面条给她吃,这位邻居奶奶感动不已,回家逢人便说。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多,有些也不便细说。
不止这些,母亲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成为我们整个家庭的主心骨。很多时候大家庭的事情,包括邻居婶子大娘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就找母亲拿主意。
母亲还是善于学习的母亲,是与时俱进的母亲。当我们还在农村生活时,母亲用攒的钱,购置了一个大件——— 收录机,告别了有线广播的年代,我们随时可以从收音机里了解天下大事,听听流行歌曲。直至后来到了城里生活,母亲还是读书看报,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有时候学了成语,一知半解地就活学活用,常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母亲知道自己用错了,便很谦虚地问哪里不对,给她解释后,下次就改了。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都是母亲必看的节目,母亲常常和我说:如果我从小上学,也许不是现在的样子了,我知道不识字的苦,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让你们受教育!
在我小的时候,记忆中父母经常因为生活中的困窘、摩擦而吵架,看似老实的父亲年轻时也是相当有个性,但是遇上性格刚烈的母亲,个性的父亲渐渐地没了个性。有句话说得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母亲就是那个压倒东风的西风,而且这风一直刮得很正、很暖、催人奋进,最终父亲不得不认输交权。母亲也常常抱怨:每到大事你爹什么都不管,全是我一个人的事!我常常调侃:你一向拿主意拿惯了,我爹说了也不算,不和你争这是明智之举啊!
母亲一生坎坷,经历的事情完全可以写本书,和儿女谈起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每每叹息,那些曾经愧对母亲的人和事,如今母亲谈起只是一笑置之。还有什么事情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呢?心大了,烦恼就变小了,世事不过如此。如今的父亲母亲,相依相伴,岁月磨平了他们的棱角,成为了两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作者单位:莒县教育局)
新闻推荐
□记者栗晟皓通讯员扈文梅韩学雨报道本报莒县讯9月28日,记者从莒县农业局获悉,近日,日照市农业局...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