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匠之梦
商明晓
师兄来电话,说他最近身体不好,高额的医药费难以负担。他在企业改制时就下岗,办理退休也有十多年了,但没有正儿八经地参加医保,问我是否知道相关的医保政策。我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但找明白人打听清楚是可以做到的。我把这个意思告诉师兄,他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多多联络。电话里听师兄说话少气无力,显然与过去大不相同了。算起来师兄也年近七十,这个年龄段,身体状况自然是个大事情。放下电话久久,我依然不能平静。我的这位师兄是最狂热的技术追逐者,大半辈子心无旁骛,只做了一个“八级大工匠”的梦。
可能是1971年,我们厂请了大连造船厂的一位八级工师傅作报告,当那位师傅介绍自己是八级钳工时,主持会议的厂长连忙补充:是八级大工匠。我们就开始鼓掌,那师傅微微起身,向我们点头致意,蓝布工装胸前那“大连造船厂”几个白色的仿宋字熠熠生辉。国营大企业“八级大工匠”的风采,惊得我们目瞪口呆!乖乖,八级大工匠啊!我们是县属集体小企业,技术级别最高的是一位六级工,那之于我们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更何况是八级工而且还是“大工匠”。一时间,八级大工匠就成了我们那帮青工议论的话题和终极的人生目标。其实,八级工并不完全是代表技术水平,主要的还是一种工资制度。我们那样集体性质的机械工业企业,八级工工资相当于科级干部工资水平,而像石油工业企业的八级工,相当于处级干部工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工人从一级工晋升到八级工,需要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工人们的技术通过积累能够达到较高水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工龄也能代表手艺。八级工是工人工资待遇的顶端,也是技术水平的高端区域。听完报告后,车间根据厂里的安排,以班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师兄老宋肃穆庄严,用22岁的青春举手立誓:此生一定要成为一个八级“大工匠”。
二十年后,师兄不仅进了国营大厂,而且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工匠”。但不是八级,因为八级工制度在国家改革开放、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时就取消了。他虽不是八级工,但却能在他的那个领域独步。师兄在早先曾经跟我说,很想娶一个城市姑娘当老婆,但最终和他结婚的却是一位“亦工亦农”的姑娘,即在工厂做工户口却在农村,是需签订合同的半固定工性质。几年后,工厂分房子,当时的房子分配政策是夫妻双方都有正式工作或都吃商品粮,才有资格分得房子。师兄的老婆虽然在工厂户口却在农村,不算正式工,没有分房资格。师兄以为自己出力大,干活多,对工厂有贡献,就找厂长软缠硬磨甚至胡搅蛮缠,实在是把厂长惹烦了,说了一句“没能耐找城市户口的老婆就别想要房子”的戏言。这让师兄怒不可遏,竟对厂长亮出了菜刀。结果,师兄“顺利”地进了派出所接受教育。
接受完派出所的教育,师兄竟然意外地遭遇了厂长的登门致歉。然后是厂长的晚宴,再然后就是一场非师兄莫属的硬仗,因为这场硬仗的主角,必须有实打实的真功夫。此后,人们看到高高的脚手架上,手持焊枪的师兄把自己深埋在焊花飞溅的蓝色烟雾中。一个星期后,工程结束,师兄也累趴了。从那些整齐、规则、富有挑战性的焊缝中,人们看到了高超的技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那是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以后,我离开莒县,也就和师兄没有更多的联系。
我找有关人员打听明白了关于医保的相关政策后,再次同师兄联系。就知道他后来的一些情况:两个孩子都是上的技校,毕业后也都在企业里耍手艺。这样的安排有师兄的意志,也有家庭的实际需要。师兄相信手艺就是铁饭碗,就是受人尊敬的本钱,就应当成为他这个在全县被称为“宋电焊”家族的追求。可现在他不再这样想了,他给孩子们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下一辈都要上大学,就是花再多的钱,出再多的力也要坚持下去,哪怕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五十年的信仰轰然倒塌,追求了五十年的大工匠之梦结束了,这样一个近乎痴迷的追求职业精准和完美的人也幡然醒悟,悲也?幸也?
“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这是对工匠的一般解释。和任何事物一样,工匠和工匠精神也需要土壤和条件,需要精心培育和认真呵护。在劳动得不到尊重,专注受到冷落的环境中,工匠的生存条件就会恶化,我们就很难找回源自我们伟大祖先的工匠精神,这是个令人痛楚的现实。工信部罗民指出,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能得到回报,粗制滥造,投机取巧,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工匠精神的式微也就在所难免。
前一时期,在讨论企业和事业机关人员养老金并轨时,网民中有人提出了县委书记和普通工人谁的贡献更大这一问题,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当年少奇同志在“群英会”上对劳模时传祥说:“老时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少奇同志的话同样适用于县委书记和普通的工人。只有把“劳动最光荣”这句话落在实处,并在精神的和物质的各个层面有着鲜明的体现,才能让无数劳动者重拾大工匠之梦。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民族,才是无往而不胜的民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敏)为传承爱老、敬老、助老好风尚,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在“双节”前夕,...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