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湿地做活“生态附加题”

日照日报 2018-08-14 07:4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江雪

大暑刚过,热浪扑面,然而走进洛河湿地公园,却到处充满葱郁清凉之感。河里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岸上林木繁盛、清风蝉鸣,一步一景,开阖有序,一不留神便撞进一片笑语潺潺。

谁能想到,两年前的洛河可不是这个样。遍布河道的违章建设、养殖棚、废物堆曾让洛河只见“垃圾漂”不见“水潺潺”。

2016年底,莒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清河流行动”,洛河被确定为2017年重点治理河道之一。对洛河镇党委政府而言,这一整治“包袱”,恰恰也是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把推进洛河整治和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改变洛河镇域面貌的突破口,发力岸上功夫,沿河打造一带、一园、一站、一田、一山、一厅六处景观。

“洛河治理不是件易事,可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较真、动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洛河镇党委书记董瑞鹏说。

河里出问题,根子在岸上。洛河沿岸违章建设和养殖棚共有165处,涉及养殖户42户。数字无声,重任在肩,一处一处拆除谈何容易。

为确保整治行动顺利推进,洛河镇实行分片包靠制度,将全线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带领一支工作队具体包联,靠上逐家逐户做工作,详细讲解政策,赶上春耕,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入户,家中找不到人,就到田间地头,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洛河崖村党支部书记单宗玲家里的6亩杨树也在整治范围内,他二话没说带头锯掉了自己家的杨树。

道理说清楚了,老百姓也就理解了,通过1个多月的走访入户,违章建设纷纷自行拆除。

变化实实在在:如今,挽起裤腿,站在洛河溪流中,几尾小鱼绕足而过。“这条河能浇地、能游泳、能洗衣,小时候的感觉回来了。”村民周升亮说。

在洛河的底色悄然变化的同时,一条崭新的绿色长廊也在延伸。该镇镇长李卫国告诉记者:“我们高标准推进洛河整治和湿地公园建设的同时,修筑以堤带路25.2公里,沿河绿化3000余亩,精心打造古窑驿站等沿岸景观6处。”

沿河顺势而建的12道拦水堰,改变了过去沿河村庄守着河流没水用的尴尬局面,使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洛河镇对沿河堤外30米和河道内富余的土地进行流转,借势发展桑蚕产业经济带1000余亩,建成山东最大的桑树育苗基地一处,打造“一带”,即桑蚕产业经济带,实现了生态与富民的双赢,洛河镇也因此被授予山东省“桑蚕之乡”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号称莒北第一庄的罗米庄公园取代了原本的垃圾坑;沿河向东,见证了洛河镇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古窑记忆驿站利用旧址打造完成;隔河相望,投资1.6亿元、占地1000亩的绿野芳田田园综合体正在规划中;洄湾处,洛河湿地城市会客厅雅然而立,成为驻地百姓免费休闲、健身、娱乐、科普的场所;对望洛山,曾经的古十景正在修复,顺势建设的洛山樵牧公园也吸引着更多人前来。

两年间,从“靠水吃水”违法养殖,到打造莒北的“清清洛水”,“一湾碧水将绿绕”的背后,是洛河镇守护母亲河的生动实践。随着绿色发展“6+1”生动故事的精彩演绎,洛河镇湿地“附加题”越做越精彩。

新闻推荐

首届“日照工匠”评选启动调研寻找活动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在各行各业里,总有那么一群人,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岗位,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秉承难能可贵...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