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古城(十一)

黄海晨报 2018-08-03 07:09 大字

本报记者 谢岩

茶城

茶城古城在今莒县果庄乡茶城村附近。茶城村始建于元代,民国初分为上、下茶城两村,但民房建筑浑然一体。茶城村由古城墙而得名,原城西壕河边有一处茶园,所采茶叶供城内所需,故名“茶城村”。

茶城古城的始建年代、所属国别、省废时间等史无具考,所见史册记载也仅清嘉庆《莒州志?卷五?古迹》中寥寥数语:“茶城,在州西北七十里果庄集后,土城高五七尺,南北两门,四周方正,城内平坦,基地约五七十亩。”因现处莒县果庄乡茶城村,所以《莒县文物志》称之为“茶城古城”,并判断是春秋古城。

古城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城内面积120亩,相传为古莒国所属城邑。古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旧时城外西南角有一高台,俗称“点将台”。1958年“大炼钢铁”时整个城墙被挖成了炼铁炉,后因村民取土又将城墙毁坏,今只有东南角还保存些许城墙原迹。

茶城村前有一处关帝庙,建于明朝。东堂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曾参和卜子夏的祠堂,俗称“二贤祠”。祠内塑像系晚清山村派画家彩绘。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隐约可辨此城边长400米左右,尚存东南角和西南角各长25米、高5米及长30米、高6米的残垣两处。据当地乡民回忆,以前的城墙还很高很宽,后来逐渐被破坏掉了。另有乡民介绍,城墙内的土和当地明显不一样,传为安丘景芝土。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以前筑起的城墙很容易坍塌,后来来了一位老嬷嬷,手挎一个盛土的竹篮子,围着城墙撒了一圈土,用这些土夯筑的城墙就不再坍塌了。旧时古城东北有略阵台(烽火台),今已夷为耕地;城外西南角有一高台,俗称“点将台”,今已不见踪迹。

民国元年,距此相邻的前果庄曾挖掘出土“长留店”籀文门额,经专家考证,此额应是汉朝残石“长留店”,或许就是为军备而设的留守兵站之类的标志。

1959年前后,古城茶城城区在整地打井时,曾掘出大宗春秋、汉、晋陶片,多是饮食器物,并掘出牛马骸骨、马车瓦铁、马掌、铁箭头等物。依此推断,此处应该是历代军旅歇马宿营之地,或许就是一座抵御外敌侵略的军马营。

乐毅垒

古莒城东南约3里处原有一堆像小山似的巨石,称作“乐毅垒”。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采纳了乐毅的建议,集结楚、韩、赵、魏、燕五国兵力,以乐毅为大将攻伐齐国,攻取齐七十余城。齐国都城临淄也陷落,唯莒、即墨未被攻破,当时齐湣王只身到莒避难。乐毅率大军包围莒城,并在城东南方用巨石垒筑高台以观察城内情况。这场战争后来在莒与即墨一带发生逆转,战争的硝烟很快散尽,但“乐毅垒”却留了下来,与古老的城墙默默相对注视了几千年。正像后人诗句写的那样:“古城东望草萋萋,未许长河限马蹄。负郭千廛成壁垒,提封千里卷青齐。霞明远树惊烽火,风动寒涛忆鼓鼙。往事已醒蕉鹿梦,空余残址对流澌。”

牌孤城

牌孤城(又称盘古城),位于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村西北,因紧靠牌孤山而得名,为战国时期兵营遗址。牌孤城坐落在牌孤山前迟家庄村北的平原上,用土、砂、石混合,层层夯打而成,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为7500平方米。东面城垣残基平均高3米,东南角最高处5米,底宽9至12米不等,顶宽1至1.5米左右,系由沙土分层夯筑而成,至今夯层十分明显。城东西侧各有一排长方形土坑,每坑长约3.5米,宽约2.5米,深约1.5米,各坑间隔10米左右,沿山脚绵延延伸,形成一道防御线。西侧与南侧城外有护城河,城北牌孤山前有古道相通。

城东北约500米处有一“百将口”,古城北面牌孤山上有点将台,传与楚军作战前孙膑曾在此点将。

据《齐鲁历史文化丛书》记载,牌孤城是齐长城战略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齐长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牌孤城则是这道防线上重要的军事据点。据考古学者对此处出土 的兵器、铜器、陶器等文物的考究,结合地理地势分析,这里应是齐国镇守东南海防要塞的主要屯兵地之一。

牌孤城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挖掘出土了一批铜剑、铜戈、铜镞,破碎的瓦片、陶片等文物。1967年秋发掘出土的八枚古印玺尤为珍贵,篆体印文均为“左桁正木”。专家认为,古时,“桁”通“横”,“左桁”为地理上的东西,视为管理地域范围。“正”作为主体,与副相反,为古代官职名;“左桁”与“左关”(胶南市灵山卫战国古城遗址)分居东西,相距约250华里;“木”则“山有木兮木有枝”,栋梁器物之材。据此考古学家推断,其“左桁”与“左关”当同为齐国东部沿海一带重镇守边大将的官印。

新闻推荐

莒县法院队伍建设结硕果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杨宝红)今年1—6月份,莒县法院有2名员额法官(团队)结案过200件,16名结案过100件,10名干警执结过50件。1名干...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