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丙强:翰墨家风长
本报记者 陈潇
一管笔,一方砚,墨落檀宣。
纪丙强的家风故事,始于那个绿意荫荫的农家院落。伴着一路翰墨书香,晕染了整个岁月芳华。
故乡·父辈的叮咛
“我的老家在日照莒县,那里是姑幕故土、莒国故地,文风兴盛,书道亦然。小时候,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在那个年代已是难得,但父母却并未因此而放松对我们兄弟的管教。印象中,哪怕是最热的天儿,母亲也会把我们带到地里去挑水、除草、割麦子……所有的农活儿几乎都经历过。他们希望我们能懂得劳动的艰辛,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农忙过后,闲暇时光。寂静庭院里,落叶簌簌,伴着远处孩童的嬉闹声。窗檐下,少年眉目专注端宁,持笔的手一直稳健如初。
“从小,就一直很喜欢书法。最初接触到书法,是因为哥哥,他经常在家里练习书法,我在旁边看得久了,也对书法生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考大学之前,只是把这当做一种业余爱好。高中时还订了《书法艺术报》,平时最期待的事,就是书法报的到来。每当收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刊,就是我最高兴、最满足的时候。”
直到现在,纪丙强还保留着当年的报纸。
“当时读书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也曾因为练习书法而受过压力与打击,但父亲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没有让我放弃自己喜爱的书法,给予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对纪丙强来说,父亲是自己崇拜的人,不仅是亲人、长辈,更是人生路上的良师。
“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比较睿智的人。小时候,和他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他更多地是叮嘱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譬如教我们做人要厚道,不能一味地获取,要懂得付出、懂得感恩,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只要身边的人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都会无条件地、想尽一切办法去帮人家。‘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成就了自己。\’这是他常说的话,对我影响很深。”
2001年,纪丙强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美术系书法教育专业,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书法教育专业。十余年的坚守与付出、执着与汗水,终于一朝梦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个执着的少年面前渐渐打开。
墨香·书道的传承
2004年,纪丙强回到了日照,先后创办了日照书法学校、日照书学院,专注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与研究,并开办了成人书法高级研修班。
“至今,我都很庆幸,自己能把书法这条路坚持走下来。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它会给人以信心和信念,看清自己的未来。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学习书法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带来行为和习惯上一些好的改变。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耐心、毅力与专注力。”
隶书和行草,是纪丙强平时比较喜欢的两种字体。“隶书敦厚、高古、沉稳,写的过程中会让自己静下心来,享受这种安静。行草畅意,可以把内心的起伏行云流水地表现出来。其实,这也代表了人的两种心情。”
在对女儿的教育方面,纪丙强不想给她们太多压力。“女儿目前在上小学,平时不会给她们报很多辅导班,其实只要把书法练好,就已经一辈子受用了。只要她们健康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好。”
不刻意、不强求,做人简单一点、谦卑一点。在纪丙强看来,书道,亦是“炼心”。
“感恩、助人、学会舍得,这是父亲传给我的,将来,我也会把这个教给孩子们。我一直相信,一个人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付出善意,自己也会收获阳光,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事物。未来,会继续普及书法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墨韵风雅颂,家风馥华庭。
一路行来,纪丙强在翰墨书香中,坚守着父辈的叮咛,亦守护着家风与书道的传承。
新闻推荐
7月10日,在莒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莒县财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过了莒县第一张由莒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