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民本实践” ——莒县公共交通转型发展新路径探析之一
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王晓红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为7个月、210多个日日夜夜作出最有力的见证:莒县相同线路乘客量,由去年同期的3000人上升至今年的15000至20000人,为群众节约出行费用约1500万元。
从2017年11月12日,莒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开始运行,到2018年2月5日莒县城乡客运全线“2元一票”制,再到4月2日,在全市率先推出60至64岁老人半价、65岁以上老人免票乘车,莒县的城乡公共交通,一步几个台阶地跃升迈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莒县城乡公共交通不仅让提速和降价两者兼得,而且一举破解了群众出行难、费用高、出行环境差等“老大难”问题,使“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成为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
“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是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让农村人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舒适便捷、价格低廉、安全有保障的公交服务。”在这项工作最开始的时候,莒县县委、县政府便确立了这一改革首先是一项民生工程!
随后,一场以组建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为契机,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为切入点,旨在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思路,在莒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这一步的跨越,杻系畅通了乡镇与城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主通道。6月17日,家住峤山镇本街的村民刘智亮在家门口坐上501路公交车,兴致勃勃地到县城闲逛:“俺已经65岁了,办了卡,现在坐公交车都不花钱!”
这一步的跨越,让无论到莒县哪个乡镇、不管多远距离,乘坐城乡公交都是一个价,“2元走遍莒县”已经从目标基本变为现实。
“别小看6元到2元的差距,仅从峤山线来看,因为成本降低和出行方便而增加的乘客数量成倍增长。”在501路线上,司机郑德刚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在县城与峤山镇之间跑4个来回,每天班线上多的是到城里消遣的老人、给子女送饭的家长和往返城乡上下班的工作人员。
这一步的跨越,让城乡公交守时高效、安全舒适地跟上了群众的日常出行需求的增长节奏,让“惠民公交”的基本要求转变为“幸福出行”的更高追求。
“一般15分钟到20分钟就能等到一班车,办点事、串个门都方便,车好了,更安全了,还比以前少花钱。”班线上一位拎着牛奶和肉饼去看朋友的乘客的话,印证了这一点。
这一步的跨越,让莒城人民分享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分享到了同城化待遇,分享到了均等化服务,分享到了与城区居民一样的体验。而这,恰恰是莒县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过程中,以民为本、民生先行的追求之根本。
这些成绩的取得,成为莒县加快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打造“民生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创新公交”“人文公交”的生动缩影。
如今,招贤镇、夏庄镇、安庄镇、小店镇和峤山镇5条新能源公交线路构筑起了莒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筋骨。与此同时,9条分支线路纵横交错间打通了支线“毛细血管”,主次互为补充,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县的公共交通网络,承载着新的希望与期许。
至此,莒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这场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莒县公共交通工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怀揣着一颗为民之心,将更优、更快、更省、更舒适当作奋斗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奋斗。
莒县群众还有更多实惠!6月中旬,65岁以上老人办卡免费乘车的惠民政策推出仅月余时间,办卡点便受理老年免费卡6000多张。除此之外,一些惠及民生的爱心卡、优惠卡的推出,也将困难群体接纳了进来。
“这些措施推出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在节约、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莒县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凤成说。
大公交体系缩短了城乡、百姓的时空距离,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设施提升、线网完善、公交融合、服务提优,在民生为本的理念下,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莒县公共交通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管玉杰通讯员周丽娜)近日,莒县果庄镇联合信访办、安监办、民政所、人社所、中小学、派出所、卫生院、综合执法中...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