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通脱贫致富路 ——记市物价局派驻莒县碁山镇长宁村“第一书记”梅传荣
本报记者 张守霞
干净、宽敞、明朗的水泥公路,路两旁的植被茂盛翠绿,进入莒县碁山镇长宁村,记者不禁为这里优美的乡村风光流连忘返。
继续走,河边绿树荫下的“长宁文化广场”字样映入眼帘,整洁的广场周边,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运动闲暇,或是在不远处的休闲亭喝杯茶,话话家常,乐哉乐哉。
然而,过去的长宁村,并非此般景象……
长宁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位于莒县碁山镇最北边,北至沂水,东与莒县东关镇毗邻,离县城60多公里。全村有人口569户,1510人,其中贫困户63户77人,贫困原因多是因老、因病致贫,低保户38户38人,五保户1人。
由于地理区位较为偏远,村落发展相对落后,还有村民为吃水发愁,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农作物,但有一半以上的种植地存在灌溉困难,甚至要用双肩担水种植。
从2016年的初夏起,这里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修好了道路,打通了村民致富路
过去长宁村的主干道狭窄又颠簸,只允许一辆汽车单向行驶,每逢下雨天气,满是泥泞,行走更是困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市物价局派驻“第一书记”梅传荣来到长宁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在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后,梅传荣将这一情况向所属单位的日照市物价局党组作了汇报。在包联帮扶方面从不含糊的市物价局对此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蒋立刚同志亲自出面协调,并指派一名班子成员协助梅书记具体抓好落实。经过多方协调与努力,筹得资金100余万元,将村内道路修缮、拓宽6.2公里,村内路面硬化6500平方米,实现了户户门前有大道。
村子里的道路平了宽了,脱贫致富的路也跟着变宽了。
为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在传统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收入方式基础上,梅传荣引导村民种植丹参、黄芩等中药材,种植桑树、核桃等经济作物,帮助村民增收;同时扶持并入股扶贫车间,目前已实现盈利分红,人均410余元,并惠及贫困人口66人。此外,梅传荣还带领村两委走出去,学习其他村的先进脱贫经验,先后到杭州、皖西等地的村庄进行学习考察。
为响应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梅传荣带领村民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村里用地布局更加合理,有60余户村民拆了旧房,即将住进统一盖好的新房。
修缮蓄水塘坝,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灌溉用水难题
长宁村地形南北狭长,村子南半部有水源,北半部生活饮水都成问题,更不用提农作物灌溉了。每到种植期及干旱期,灌溉问题总是让村民头疼不已。
梅传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土地灌溉问题必须解决”梅传荣暗下决心。
说干就干,在与村班子成员详细商讨研究出方案后,经过多方筹措,自2016年至今共投资150余万元,修缮蓄水塘坝6处,每隔50米设置一处水阀开关,实现了村民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的梦想,可满足1000余亩地的灌溉需求。
“为了让村民有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管理人员按照2.5元每立方米的标准收费。”长宁村支部书记孙西方告诉记者,塘坝包括水管、水阀都有专人管理,维修由村集体负责,村集体同时出资对村里河坝进行统一加固,解决了村民的用水困扰。
建起文化广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
“除了雨雪天,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晚上都有村民在文化广场跳舞、运动,这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孙西方说。
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也得跟上。
梅传荣配合村两委,带领村民填河渠、平地面,齐心协力建起了文化广场,营造健康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村里还组建了一支广场舞队伍,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到村里给村民现场培训指导,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比赛活动,取得乡镇广场舞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百善孝为先”,长宁村70岁以上老人114户145人,为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孝敬父母,梅传荣联合村两委成立“亲情宝”孝德基金,并成立宣传动员小组逐户宣传,引导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解决了部分老人子女赡养不到位的问题。市物价局捐出五万元至孝德基金,并多方联系其他帮扶单位及爱心企业捐款三万元,帮助成立了扶贫村的孝德基金理事会。
每年节日,市物价局都会组织看望贫困户、孤寡老人、建国前老党员,带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资,还有温暖和关怀。
“刚来长宁村那段时间,我们经常爬上那座山,站在风车下,感觉风车的翅膀就从我的鼻尖划过,那风景简直太美了!”梅长荣指着不远处山上的“大风车”告诉记者。
是的,长宁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梅长荣深爱着这片土地,他想把长宁村变得更有魅力,想这方土地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新闻推荐
莒宣平初夏的莒城,热潮涌动、激情迸发,莒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动员大会的召开,正式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