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 筑梦未来 ——首届“毋忘在莒”发展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刘江雪
5月25日至27日,孟夏的莒州大地,迎来了272位特殊的“故人”。他们中间,有造诣深厚的“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有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有与莒县有着深厚渊源的下乡知青,有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事业蓬勃向上的知名企业家,也有教育、卫生、科技等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乡情切切、心愿一致:畅叙乡情、筑梦未来。这是莒县首届“毋忘在莒”发展大会迎来的盛况。
十几辆大巴承载着272颗热切的心驶上莒县的大街小巷、经济新峰。从万众瞩目的莒国古城建设,到靓丽易信的沭东新城综合体打造,从迅速崛起的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到车辆零部件产业链条的延伸,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令每一位游子都倍感振奋和欣喜的蝶变正在发生。
看到这些巨变,在外几十年仍然乡音未改的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毛同恺十分激动:“作为一名莒县人,我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这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有璨若星河的文明,我身为艺术工作者,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加大对莒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把根基挖得更深、更透,扩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为家乡后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力量。”
从做深莒文化的老城,到精耕现代化的新城,从文旅融合的培植,到产业集群的培育,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常务副会长、泰山论坛常务副主席于勇用了4个“大”来形容,大格局、大理念、大手笔、大发展:“我看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气魄、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干劲和持之以恒做到底的信念。”作为一个把莒县看成第二故乡的“老知青”,他表示,在莒县下乡的日子里,这块土地上的精气神教会了他怎样做人,为他们那一代人奠定了人生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尹伟伦因学生而与莒县“结缘”。在他关注的生态产业领域中,他对莒县“生态名城”的定位和措施给予了高度肯定:“莒县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为未来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希望能够把新的科技文明、生态文明、农业文明等元素带到莒县、融入发展,为莒县在张扬文化自信的同时构建新时代的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获悉新打通4条国道、省道,鲁南高铁明年底将开通,京沪二线有望在莒县设站,莒县将真正迎来“高铁时代”,车辆零部件加工业翘楚东风李尔总经理孔繁国再一次肯定了自己回乡投资兴业的决定:“离开家乡30余年,始终心怀故土,建设莒县不仅是家乡父老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毋忘在莒、时不我待,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凝成合力、共谋发展。”
相形之下,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后人王明华第二次回到家乡,看到巨变,更显动容:“我的老根子在莒县,我代表我父亲那一代南下干部的子孙,希望家乡能有更好的发展,也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殷殷乡情、声声归来,这正是这次大会的主旨和要义所在。“依托首届‘毋忘在莒\’发展大会这个平台,莒县在外人才齐聚莒县,共谋发展大计,是莒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畅叙乡情 共谋发展’的主题,也为在外的莒县人才和关心支持莒县发展的广大朋友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联络加深感情,共同为家乡贡献才智能力。”莒县县委书记孟青在交流中表示,十个主题对话分会场的打造,也为深度、精细、持久对接奠定了基础。
从2015年首次举办的“百名博士故乡行”,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毋忘在莒”发展大会,莒县在以乡情促发展方面,用一年年的坚持和提炼,实现了范围广度、对接力度和持续深度的转变,并不断将其规范化、品牌化,放大显现出愈来愈蓬勃的力量。这股力量也正以更加昂扬的态势,回归到莒地发展的历史洪流当中,掀卷起更加澎湃的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戴世恒)5月17日,碁山镇中心小学特邀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研究院李冬梅导师举办了家庭文化教育专题讲座。...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